Episodes
Thursday Feb 01, 2024
Thursday Feb 01, 2024
博士班的訓練,無論是在專業知識技能的硬實力,或是管理專案、人際互動的軟實力,都是許多生技職涯初期的重要養分。「為什麼要唸博班?」、「博士班是怎麼樣的經驗?」這些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回答。
本集我們邀請到畢業於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的蕭孟烜博士(Dr. Erin Hsiao),他毫無保留地和我們分享了他從碩士班動心決定出國唸博班,一路到博班結束的血淚史。這不是一個一帆風順的故事,Erin 來到美國沒幾個月,選上的指導教授沒有拿到終身職,開始了一段到處尋找指導教授,同時和系辦談判的大地遊戲。終於談定指導教授之後,卻發現教授的指導風格相當捉摸不定,在一長段時間的掙扎之中,Erin 透過和自己的深度對話,漸漸找到和教授相處的方法,也成功推進研究。在博班後期,和教授討論畢業標準、時程,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Erin 也和我們分享他如何主導和教授的畢業談判,爭取到自己權利的經驗。
👩💻 蕭孟烜 Dr. Erin Hsiao:https://www.linkedin.com/in/meng-hsuan-erin-hsiao/
🎤 主持人 | 陳乃群:https://www.linkedin.com/in/ncchen/
🎤 主持人 | 彭郁茹:https://www.linkedin.com/in/yu-ju-peng-b7bb44206/
👩💻 後製 | 彭郁茹:https://www.linkedin.com/in/yu-ju-peng-b7bb44206/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專頁:http://btbatw.org/podcast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
🪙 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 讓我們也一起回顧一下過去相關訪問:
🌻 COVID-19疫情期間生技業新人求職攻略 ft. Meredith https://www.podbean.com/eas/pb-57u6f-f62944
時間軸
講者介紹、出國唸博士班的動機 (00:01)
申請博士班的準備過程 (13:50)
開始讀博士班!第一關:找指導教授 (15:30)
第二關:加入實驗室之後 (33:38)
第三關:畢業挑戰 (57:10)
唸博士班的心態 (80:10)
Monday Jan 15, 2024
Monday Jan 15, 2024
無數科學家們研究並開發新的治療方法來對付癌症,這個令人聞之色變的疾病。從早期的非專一性的化學和放射線治療,到約西元 2000 年出現的標靶療法 (targeted therapy),以及過去十年開始興盛的免疫療法 (immunotherapy) 等,每一步都是跟癌症對抗的重要里程碑。而從 2017 年 FDA 核准六款 CAR-T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細胞療法之後,CAR-T 細胞療法成為癌症研究和治療的一大主流方向。與此同時,目前核准的 CAR-T 療法需要從病人身上取得 T 細胞,改造後放回病人體內,高度客製化的要求導致療程的費用高昂;另外,目前的療法使用病毒將遺傳物質帶入取出的 T 細胞,以表達特定受體,但並非所有細胞都能承受這樣的改造流程,種種原因限制了 CAR-T 療法在臨床治療的影響力。
針對這些現有療法的不足,蕭世嘉博士創辦的育世博公司另闢蹊徑,將點擊化學(此技術獲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應用在免疫細胞改造,避免了一些免疫細胞經病毒改造後失去活性的限制,並成功開發兩款改造 T 細胞進入臨床試驗。
想知道一般免疫細胞為何需要做專一性抗體修飾,育世博的抗體細胞連結技術 (Antibody Cell Conjugate, ACC) 和之前的改造方法相比還有何優勢,以及創辦新公司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千萬不要錯過這集精彩的訪談!
🧑💻 蕭世嘉 Dr. Sonny Hsiao:https://www.linkedin.com/in/sonny-hsiao-83199956/
🎤 主持人 | 劉駿:https://www.linkedin.com/in/chun-liu-sysbiophys/
🧑💻 後製 | 林茂然:https://www.linkedin.com/in/mao-jan-lin-959734138/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專頁:http://btbatw.org/podcast
🪙 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生技來一刻」。
🪙 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 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
🪙 感謝 Vysioneer醫隼智慧 贊助本集節目。
Follow Vysioneer on LinkedIn
台北辦公室人才招募中
生技來一刻訪問Vysioneer創辦人暨執行長呂任棠博士
🎧 讓我們也一起回顧一下過去相關訪問:
Faculty as Entrepreneurs I 學者創業專訪 I - Smart Insulin 聰明的胰島素 ft. Dr. Danny Hung-Chieh Chou 周宏杰博士 https://www.podbean.com/ew/pb-xhw9u-116a1af
Faculty as Entrepreneurs II 學者創業專訪 II – Empowering Clinical Diagnostics with Mass Spectrometry質譜儀上的洞燭先機ft. Dr. Cheng-Chih Richard Hsu徐丞志博士 https://www.podbean.com/ew/pb-ciz77-11d3f08
Faculty as Entrepreneurs III Part 1 學者創業專訪 III 上集– Empowering Clinical Diagnostics with Nanotechnology 揪出血液中癌細胞的奈米魔鬼氈ft. Dr. Hsian-Rong Tseng曾憲榮博士 https://www.podbean.com/ew/pb-g8mmz-11fff03
時間軸
Part 1. 化學合成+細胞療法101
講者自我介紹 (3:55)
何謂點擊化學? 跟細胞療法 Antibody Cell Conjugate (ACC) 有何關係? (5:45)
一般免疫細胞能辨識癌細胞,為何還需要做專一性抗體修飾?(10:02)
ACC 和 ADC, CAR-T 的異同點在哪? (12:58)
現有兩款細胞產品介紹:NK and gamma-delta T Cell (20:32)
Part 2. 商業模式&創業
離開學校後的創業選擇 (23:50)
ACC是否為育世博獨家核心技術?有無其他競爭者 (26:45)
ACC和現有療法的優劣勢比較 (34:55)
商業模式的選擇(43:49)
Funding & Team Building (48:54)
Part 3. 未來展望
台灣生技產業概況及未來發展方向建議 (65:00)
育世博未來展望 (72:25)
Monday Jan 01, 2024
Monday Jan 01, 2024
「商業與策略」系列列車來到第二站,這一集我們要來談談商業分析和市場預測在藥廠商業部門 (Commercial Data & Analytics) 扮演的角色。我們很開心邀請到目前在 Amgen 擔任資深經理的張文穎 Mango 來跟我們分享她的多年在商業分析領域的經驗。跟一般在商管領域耕耘的人略有不同,文穎在國內是生物科技背景出身,但在出國攻讀科技管理碩士後跨入商業分析領域。
「商業分析」不僅是計算出正確的數字,更需要說出一個好的故事; 如何將數字轉為 insight 讓決策高層快速吸收與理解風險是商業分析的必修寶典。當市場預測數字和高層預期不符時,分析者應該如何應對?業界常聽到的 life-cycle management, primary & secondary analytics 等專業術語又代表什麼?希望文穎這集的分享,能讓你不止對藥廠的商業部門分析應用有近一步的了解,同時能將其中提到的溝通技巧運用在你的日常工作中。
🧑🔬 張文穎 Mango:https://www.linkedin.com/in/mangochang/🎤 主持人 | 劉駿:https://www.linkedin.com/in/chun-liu-sysbiophys/👩💻 後製 | Zoe Liu 劉紀秀:https://www.linkedin.com/in/chi-hsiu-zoe-liu-8436417a/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BTBA Podcast 專頁:http://btbatw.org/podcast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的小額捐款,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 讓我們也一起回顧一下過去相關訪問:
「商業與策略」系列─全球商業部門 (Global Commercial) 及產品經理 ft. 黃意茹 Dr. Yi-Ju Huang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yi_ju_huang/
半路轉行,彎道超車—藥物研發中的資料科學家 ft. Mike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半路轉行,彎道超車:藥物研發中/
時間軸:
講者背景介紹(1:37)在財團法人國家研究院的經歷(2:27)生物科技管理:business + biotech + management的結合(5:14)第一份業界工作面試經驗分享; 個案研究又在商業分析面試中扮演什麼角色(8:32)在IQVIA 醫藥數據服務公司經歷 (13:52) 藥廠中的商業和數據分析部門介紹; 市場預測(forecasting) 又是如何用來輔助商業決策 (15:10)當市場預測結果和高層想法有出入時該怎麼辦(24:32)Commercial Insight是什麼樣的部門?商業的一級和二級分析又是什麼? (28:15)給想進商業部門的科學人一些建議(33:57)推薦的職場軟技能培養(41:12)
Friday Dec 15, 2023
Friday Dec 15, 2023
醫療科技、遠距醫療等等數位醫療的創新都為未來的醫學轉型帶來許多可能性與希望,也提供許多新創與革新的契機。本集特別節目我們邀請 2023 BTBA 年會深受觀眾喜愛的 Keynote speaker Dr. Liz Kwo 分享她身為醫師、創業家、數位醫療企業經營的經驗。Liz 將分享她對數位醫療趨勢的洞見、對領導力培養的心得、以及身為醫師、經營者、妻子、母親多重角色的平衡。
(本集節目由英文錄製)
講者自我介紹 (1:32)
數位醫療大趨勢 (3:15)
創業經驗分享 (19:10)
企業經營與臨床服務並行的職涯選擇 (29:20)
女性企業家的職涯 (26:51)
新書分享Digital MD (38:27)
🧑🔬 Dr. Liz Kwo:https://www.linkedin.com/in/lizkwo/
🎤 主持人 | 陳乃群:https://www.linkedin.com/in/ncchen/
🎤 主持人 | 許祐湉:https://www.linkedin.com/in/yu-tien-hsu-04043241/
👩💻 後製 | 彭郁茹:https://www.linkedin.com/in/yu-ju-peng-b7bb44206/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專頁:http://btbatw.org/podcast
🎧 讓我們也一起回顧一下過去相關訪問:
醫療與大數據分析 – Ivy Weng醫師訪談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ivy-md/
從醫師到Medical Director的多元道路與選擇 – 薛涵中醫師、吳庭輝醫師專訪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emilyandting/
It’s the climb: Ascending biotech’s career ladder without losing balance ft. Dr. Jo Viney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it-s-the-climb-ascending-biotech-s-career-ladder-without-losing-balance-ft-dr-jo-viney/
Saturday Dec 02, 2023
Saturday Dec 02, 2023
商業部門,這個聽起來跟華爾街和銀行金融業緊密相關的名詞,其實在生醫業界也是個非常重要的部門。他除了跟公司的營收和利潤緊密掛鉤之外,同時也和藥物市場研究及產品開發的方向息息相關。儘管如此,這個部門對大部分的學生或生醫科學家而言仍舊十分陌生,充滿各種迷思。因此「商業與策略」系列應運而生,希望藉由訪談多位具科學或醫學背景而後進入商業領域部門的專家,來帶大家深入了解該部門的各個面向,從而建立一塊生技領域的重要拼圖。
你知道生醫業界的 PM 不只代表專案經理 (Project Manager),而有可能是產品經理 (Product Manager) 嗎?儘管兩者的英文縮寫都是 PM,職務內容卻是天差地遠。全球商業部門又是個什麼樣的單位?他們如何跟其他部門銜接來完成重要工作呢?「主動聆聽」及「向上管理」為什麼是你應該花時間和精力培養的軟性技能呢?我們很榮幸在系列第一集邀請目前在德國 BioNTech (BNT) 公司全球商業部門的黃意茹博士來跟我們分享她的經驗和想法,希望聽完這集後,能讓大家對上述這些問題有所解答。除了商業領域外,意茹也會跟我們分享她的歐洲生活及當初留學德國面臨的挑戰,有想留學的朋友們請千萬別錯過這集喔~
🧑🔬 黃意茹 Dr. Yi-Ju Huang:https://www.linkedin.com/in/yi-ju-huang-80697156/
🎤 主持人 | 劉駿:https://www.linkedin.com/in/chun-liu-sysbiophys/
👩💻 後製 | 林宛瑢:https://www.linkedin.com/in/wan-jung-lin-6a744920b/
🧑💻 後製 | 林茂然:https://www.linkedin.com/in/mao-jan-lin-959734138/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專頁:http://btbatw.org/podcast
🎧 讓我們也一起回顧一下過去相關訪問:
醫療器材與價值醫療 ft. Cindy Tong https://www.podbean.com/ew/pb-u8s4w-1362e8b
Market Access (藥品給付) 與 藥價制定 ft. Sharon https://www.podbean.com/ew/pb-99ai3-124f84a
解密 HEOR (健康經濟與療效研究) 和 Real World Data ft. Rosa https://www.podbean.com/ew/pb-gftht-f75dd4
講者自我介紹 (2:05)
歐洲留學歷程 (2:45)
德國生活及挑戰 (6:55)
博班畢業後考慮過哪些就業選擇 (14:15)
第一間業界公司:Miltenyi Biotec (18:45)
Product Manager (產品經理) vs. Project Manager (專案經理) (23:00)
部門rotation經驗 (33:30)
第二間業界公司:BioNTech (全球商業部門)(39:10)
商業部門的上下游對口及合作 (42:10)
業界管理職所需軟技能 (48:10)
給科學背景想進商業部門的人建議 (55:05)
Tuesday Nov 07, 2023
Tuesday Nov 07, 2023
COVID-19 大流行改變了整個人類社會,當初在家隔離、大規模封城的日子是近代歷史上相當特殊的一段時期。在這段日子裡,科學家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研究病毒、開發藥物、疫苗以及相關檢測器材,集體的努力讓一度封閉的人類社會在不長的時間之內重新開放。本集節目我們邀請到洪克璿博士 (Alex Hung),他在 COVID-19 期間在帶領新型 PCR 快篩檢測的開發與生產,他所處的公司隨後更被大公司高價收購。他將與我們分享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團隊多次擴產、減產的點點滴滴。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小額捐款生技來一刻,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
🧑💻 洪克璿 Dr. Alex Ko-Hsuan Hung:https://www.linkedin.com/in/alex-hung-us/
🎤 主持人 | 陳乃群:https://www.linkedin.com/in/ncchen/
👩💻 後製 | 吳畇芸:https://www.linkedin.com/in/yun-yun-wu-3b0303106/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BTBA Podcast 專頁:http://btbatw.org/podcast
讓我們也一起回顧一下過去相關訪問:
新藥開發的製造與生產 ft. 孫大峻 Dajun Sun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dajun-sun/
讓我們來談談疫苗 ft. 連加恩醫師 https://www.podbean.com/ew/pb-7sj9m-fd9f3a
Sunday Oct 15, 2023
Sunday Oct 15, 2023
本集節目邀請到 BTBA(2023-2024)新任共會長吳佩容、蔡明儒博士來跟大家分享他們的職涯歷程和對未來 BTBA 的展望。目前在 Intellia Therapeutics 擔任 Scientist 的吳佩容博士分享她從化工轉到細胞與基因治療、分別介紹在藥廠的 analytical development 部門和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工作的內容、並分享面臨裁員的心路歷程。目前在 Takeda Pharmaceuticals 擔任 Senior Scientist 的蔡明儒博士則是從醫療資訊管理出發越來越往生命科學靠近,成為在生醫和資訊之間跨領域的橋樑。他同時也會分享台灣博士從台灣跨海到美國找工作的心得。想知道被裁員該怎麼面對、外國學歷和經歷在美國求職好不好用、找到工作之後又該如何抉擇、加入 BTBA 對職涯發展的幫助、未來 BTBA 又有哪些新的元素和新活動嗎?請聽本集 podcast!
生技來一刻觀眾問券:https://forms.gle/1fNKfAGTCF2vyh8Y8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小額捐款生技來一刻,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 吳佩容 :https://www.linkedin.com/in/pei-jung-wu-94ba1a159/
🧑💻 蔡明儒:https://www.linkedin.com/in/mingju-tsai/
🎤 主持人 | 何逸雲:https://www.linkedin.com/in/yi-yun-ho-476b995b/
🧑💻 後製 | 林茂然:https://www.linkedin.com/in/mao-jan-lin-959734138/
👩💻 後製 | 彭郁茹:https://www.linkedin.com/in/yu-ju-peng-b7bb44206/
🎧 立即收聽 Podcasts 🎧
Apple Podcasts: https://tinyurl.com/y6gwcke4
Spotify: https://tinyurl.com/y6sz5wno
SoundOn: https://tinyurl.com/y32zrmhf
BTBA Podcast 專頁:http://btbatw.org/podcast
讓我們也一起回顧一下過去相關訪問:
明儒提到的 BTBA 找工作的工作坊 https://www.youtube.com/live/vdRPxfosfTI?si=-umNEPcpU1hbZyg6
人工智慧於基因體學的應用 ft. 張碧娟 Dr. Pi-Chuan Chang https://www.podbean.com/ew/pb-fvf2g-133b5
時間軸
佩容從化工轉到生技產業的契機 (2:01)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CRO) 的工作介紹 (9:21)
認識Analytical Development 部門和Assay Qualification (13:56)
面臨公司財務困難和大規模裁員的心境和應對 (20:20)
明儒求學和求職經歷 (26:20)
明儒在台灣做NGS雲端平台的新創公司工作的經歷和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介紹 (28:35)
臺灣博士學歷找美國工作的經驗分享和建議 (41:00)
比較臺灣和美國學界與業界的工作經驗 (45:35)
佩容給博士和博士後找工作的建議 (52:33)
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比較好?要怎麼選擇公司(58:00)
來到波士頓和加入BTBA的契機與加入BTBA的收穫 (1:04:09)
擔任BTBA幹部的收穫 (1:18:10)
BTBA 2023-2024 的變革與新年度活動預告 (1:23:57)
Saturday Jul 01, 2023
Saturday Jul 01, 2023
陳聖雄先生(Samuel)在台灣以及矽谷的科技業多年擔任高階主管,他在事業高峰之時,毅然辭去工作,共同創辦了醫乘智慧(AIxMed),應用人工智慧的技術解決生醫領域的重大難題,他的團隊發展數位細胞學的檢測方法,旨在成為未來病理學醫生的智慧助手。在本集的訪談中,我們談了 Samuel 的創業動機、人工智慧和病理學的未來趨勢,他也不藏私的和我們分享一系列新創公司早期階段的重要決策經驗。
生技來一刻觀眾問券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小額捐款生技來一刻,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 陳聖雄 | Samuel Chen
🎤 主持人 | 陳乃群
👩💻 後製 | 吳畇芸
🧑💻 後製 | 林茂然 Mao-Jan Lin
🎧 立即收聽 Podcasts 🎧
Apple Podcasts: https://tinyurl.com/y6gwcke4
Google Podcasts: https://tinyurl.com/y256lv6y
Spotify: https://tinyurl.com/y6sz5wno
SoundOn: https://tinyurl.com/y32zrmhf
BTBA Podcast 專頁:http://btbatw.org/podcast
讓我們也一起回顧一下過去相關訪問:
人工智慧於基因體學的應用 ft. 張碧娟 Dr. Pi-Chuan Chang
深度學習於醫學影像的實踐 ft. 呂任棠 Jen-Tang Lu
台灣智慧醫療 ft. 黃泰一 Dr. Tai-Yi Huang
電子藥物創業之旅 ft. 羅怡凱
台灣健保價值以及生技創新環境 ft. 張鴻仁
Thursday Jun 15, 2023
Thursday Jun 15, 2023
「醫師在生技產業的職涯發展系列」迎來本季最後一集🎉我們很榮幸邀請到在醫療科技公司擔任Life Sciences Group VP的Ivy Weng醫師來到節目。Ivy從醫學院時期便開始探索臨床之外職涯可能性,逐步發展自己在醫療、大數據分析與商業的興趣與職涯。她將與我們分享職涯探索的經驗、如何在每個階段找到學習的機會、並在遭遇困難與挫折時如何保持樂觀與韌性。對於醫療大數據分析、商業、跨領域職涯有興趣的朋友,Ivy的分享與經驗將給你在思考每個重大職涯決定、面對挑戰時,有更多啟發!
✅ Ivy在醫學院求學時的職涯探索 (3:00)
✅ 醫療與大數據的結合與赴美求學 (5:35)
✅ 找尋傳統醫學職涯之外的道路,如何思考機會與挑戰 (6:55)
✅ "複利效應" ー 讓每個職涯選擇能互相加乘 (8:35)
✅ 健康保險公司、provider group數據分析工作分享 (14:05)
✅ 跨出下一步 ー 加入新創醫療科技公司 (19:45)
✅ 積極探索、產業大方向與樂觀的心性 (23:40)
留言處我們整理了節目連結、講者Linkedin連結,以及過去生技來一刻的節目中談到醫師不同職涯選擇的集數⏬
👨🎓受訪人 | Ivy Weng 醫師
🎤 主持人 | 許祐湉
👩💻 後製| 潘筠宜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
我們也歡迎聽眾小額捐款生技來一刻,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喔!
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過去相關訪問:
醫師在藥廠—臨床執業以外的職涯選項 ft. Starr
解密 HEOR (健康經濟與療效研究) 和 Real World Data ft. Rosa
藥物醫材於真實世界中的安全性監測 -- 藥物流行病學家Dr. Darren Toh杜勝偉教授
醫療器材與價值醫療 ft. Cindy Tong
Wednesday May 31, 2023
Wednesday May 31, 2023
本季生技來一刻的製程系列迎來最終章:蛋白質藥物製程!繼前兩集小分子藥物及核酸藥物的探索後,我們請來了BTBA的前會長同時也是我們來一刻的主持人 - Yvonne孟憲薇博士來陪我們走最後一段製程旅程:大分子藥物。大分子藥物結構複雜,種類繁多,不論分子特性、製作和純化方式都和傳統小分子藥物截然不同,大家在新聞上常聽到的抗體、胰島素等等皆屬於蛋白質藥物。除了科學研究外,Yvonne也花很多時間在培養領導管理能力和其他職場軟技能,在節目中她也非常大方地跟聽眾們分享她一路從獨立貢獻者轉換到管理職的心路歷程,以及對女性科學家們的鼓勵。
對蛋白質藥物的開發流程、部門分工、以及職場溝通等軟性技能開發有興趣的朋友,請千萬別錯過這一集!
Time stamp:
講者背景 (2:50)
抗原 v.s. 抗體(8:55)
常見的蛋白質藥物種類 (11:38)
藥物開發所說的“靶點“是什麼意思? (12:50)
小分子製藥流程回顧 (13:45)
蛋白質藥物製造流程簡介 (14:45)
部門分工情形 (19:40)
Day to Day work (22:18)
從Individual Contributor 到 Manager/Director的心路歷程 (23:30)
著重的職場軟技能Soft Skill (26:35)
求學或工作中面臨印象最深的挑戰 (29:05)
希望10年前的自己就知道的事 & 未來5年計畫 (31:40)
給在學和剛進入業界的女性科學家建議 (34:50)
👩🎓 講者 | Yvonne 孟憲薇
🎤 主持人 | 劉駿
👩💻 後製 | Zoe Liu劉紀秀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小額捐款生技來一刻,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喔!
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