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BA presents: 生技來一刻

生技來一刻(Moments in Biotech) 是由 Boston Taiwanese Biotechnology Association (BTBA)發行。旨在分享在美台灣生技人於職涯上的經歷和創見,盼透過和在美國各地生技產業就業的學長姐的連線訪談,帶給即將入門生技行業的學子一個方向,提攜後進,並加強台美生技人之間彼此的連結,教學相長。

Listen on:

  • Apple Podcasts
  • Podbean App
  • Spotify
  • Amazon Music
  • TuneIn + Alexa

Episodes

Wednesday Mar 16, 2022

BTBA Podcast 生技來一刻「Faculty as Entrepreneurs-學者創業訪談」系列旨在將生技產業概述的格局放大到由學術研究、藥廠及生技公司串連起的整個生態系,讓我們可以從多面向角度來了解整個生醫製藥、生物技術產業;藉由連線訪談橫跨學術及業界領域的專家來了解基礎醫學研究與臨床應用的連結整合,破除一些學術界與新創產業的迷思,希望能幫助更多學術期刊上的重要研究找到一條實際應用的產業出路。
學者創業訪談系列第二集,把焦點拉回台灣的學術及生醫產業環境生態,邀請到目前在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擔任副教授的徐丞志博士(Dr. Cheng-Chih Richard Hsu)一起來探討分享,他是如何將他實驗室的質譜鑑定及分析化學的技術應用到醫療檢測上,「將學術界的研究成果轉譯到臨床上的實際應用」這樣子的新興觀念在實際操作層面上,目前台灣的環境有哪些因素要考量、及有哪些問題需要一步步的解決。
Time Stamps:
講者求學、職涯經驗分享 (3:37)
回台展開教授職涯後面臨的挑戰 (6:30)
學術研究領域的規劃及創業藍圖的結合 (14:07)
公司草創過程及團隊營運模式 (19:25)
學術人的思維及創業家的視野 (22:42)
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23:53)
創業家所需要具備的心胸及眼光 (29:10)
台灣學界、業界環境對學者創業的支持及資源 (32:56)
年輕教授的創業規劃 (41:01)
Day-to-day life 及十年前、十年後 (42:15)
對全球台灣生技人的勉勵 (45:15)

Tuesday Mar 01, 2022

相較於其他產業,生技業廣泛採納自動化的進程較慢,但自動化也逐漸在製藥業、生技業中被重視與使用。
生技業產線的自動化,不只可以節省科學家花在重複性動作上的時間、降低人為誤差,並將人力使用於醞釀創新想法。自動化產線也可以更精準地使用原料、降低成本,甚至能更有效地遵循法規。
這集由在基因檢測和生醫資訊公司Natera擔任自動化工程師的曾威諭博士(Dr. Wei-Yu Tseng)開講,讓我們透過他的經驗認識從真人操作的生物實驗,到標準化與自動化整個基因檢測流程是需要怎樣的技術與考量。除此之外,在Natera這幾年蓬勃發展之下,公司所需要處理的樣本數量急速增加,對於自動化的產線又是怎樣的挑戰以及突破。
02:15 - 06:52 基因檢測產業的自動化內容
06:53 - 12:52  檢測產業自動化的好處(降低出錯率、降低成本、增加量能、加速偵錯的能力,以及法規的符合)
12:53 - 15:27 從研發到自動化的時機
15:28 - 22:31 產線自動化優化的考量
22:32 - 25:14 自動化產線的人力搭配
25:15 - 29:01 疫情期間,耗材緊繃對自動化產線的影響與應對
29:02 - 32:40 機器學習在自動化產線的可能應用
32:41 - 35:38 公司與其他基因檢測公司的差異與優勢
35:39 - 37:23 自動化工程師的績效評估
37:25 - 40:45 如何進入自動化工程師一職
40:46 - 50:31 講者職涯規劃

Tuesday Feb 15, 2022

生物醫學的科學家們,在最後分析研究結果的時候,通常需要使用統計方法來統整總結。研究所時期你接觸到的生物統計是讓你卻步還是興致高昂呢?
在生技製藥產業,生統更是不可或缺。 今天我們邀請到在學術、製藥、儀器、法規各個面向都有經驗的Joanne來跟我們分享身為生統學家在產業界扮演的角色,不論你是對想進入這個工作領域,又或者是想更有效地溝通實驗分析和統計方法,都不要錯過啦!
講者介紹與開頭 (0:00)
求學期間接觸臨床試驗的經驗(2:55)
生物統計於藥廠中的角色 (4:13)
生物統計學的博班訓練 (10:06)
新型態資料(免疫橋接與真實世界數據)對生統學家的機會與挑戰 (16:09)
講者於醫療器材以及診斷的參與 (21:22)
講者於FDA的經驗(27:35)
給對生物統計求職者的建議 (34:29)

Tuesday Feb 01, 2022

精密儀器是推動前瞻研究的重要助力,如何有效利用精密儀器解決橫跨多個領域的問題,更是頂尖研究機構的兵家必爭之地。
本集「生技來一刻」邀請在 LUMICKS 任職應用科學家的林昶廷 (Dr. Jason Lin),Jason 將為我們介紹應用科學家ーー科學家的科學家ーー如何協助客戶利用高精度的光學儀器推動科學研究,有別於一般的研究工作,應用科學家擔任偏向顧問性質的角色,媒合新的研究方法與重大的科學問題。此外,Jason 也和在求學、職涯初期階段的聽眾分享了寶貴的研究職涯建議。
 
分段整理: 
什麼是應用科學家?(1:30)
動態單分子顯微鏡、細胞親和力分析儀簡介 (7:40) 
商用儀器和自組儀器的差異 (16:30)
為什麼加入 LUMICKS?(23:20)
應用科學家參與研究的角度 (25:30)
顧問業實習的經驗 (31:00)
職涯中心研究生代表 (35:55)
博士班與指導教授的溝通以及關係建立 (39:00)
給新進博士班學生的建議 (43:20)
建立 credit (47:10)
自己的職涯規劃 (48:50)
歡迎來信:tmrbiotech.moments@gmail.com

Saturday Jan 15, 2022

軟體作為醫材,就像是個能為提升病人以及醫療人員生活品質帶來無限可能的百寶箱。其中,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於醫療影像上的引入,也為其在自動化、精準化以及標準化上帶來很大的突破。
這集我們邀請到呂任棠博士,分享他從麻省總醫院作為機器學習科學家轉而全力投入創業,並帶領團隊開發第一個FDA 認證用於放射治療的AI自動腦瘤圈選系統的歷程。
他將聊到從一開始的挖角臨床痛點,再到技術上開發軟體時,確認軟體於不同機構系統的通用性。另外,一個軟體要能夠真正地被使用,更重要的是落實臨床和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才能被無痛地採用,並讓軟體醫材的好處真正被實現。
 
歡迎來信給我們:tmrbiotech.moments@gmail.com

Saturday Jan 01, 2022

BTBA Podcast 生技來一刻「Faculty as Entrepreneurs-學者創業訪談」系列旨在將生技產業概述的格局放大到由學術研究、藥廠及生技公司串連起的整個生態系,讓我們可以從多面向角度來了解整個生醫製藥、生物技術產業;藉由連線訪談橫跨學術及業界領域的專家來了解基礎醫學研究與臨床應用的連結整合,破除一些學術界與新創產業的迷思,希望能幫助更多學術期刊上的重要研究找到一條實際應用的產業出路。
這一系列的第一集,邀請到史丹福大學醫學院(Stanford University)小兒科部門內分泌課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Endocrinology and Diabetes)的助理教授周宏杰博士(Dr. Danny Hung-Chieh Chou)來分享他是如何將他眾多的學術研究成果成功的帶到產業界轉譯成臨床上的實際應用及進入新藥開發的階段。

Wednesday Dec 15, 2021

學術的成果不再只被鎖在象牙塔內觀賞,能否真正被應用並商業化也成為衡量研究成果的指標。這集我們邀請到Ms. Ying-Li Chen陳盈利,現職史丹佛大學技轉中心商業發展以及策略行銷部門主管。為觀眾分享十幾年在美國史丹佛大學、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技轉中心的經驗與趣聞。透過他的經驗我們將一起認識從技術成形後,技轉中心如何評估適合被專利化的研究成果,並在專利誕生後,媒合潛在的買家進行技轉。除此之外,他也分享史丹佛技轉中心如何鼓勵社會創新企業的茁壯與作為發明家成立公司的助力。

Wednesday Dec 01, 2021

什麼是基因檢測?最精準的基因分析技術如何被用於癌症檢測?生技來一刻邀請到了在 Natera 擔任 Associate Director 的吳欣達博士,欣達將與我們聊聊基因檢測的技術以及應用,介紹如何利用資訊技術大海撈針,尋找超低濃度的疾病信號,這些非侵入式 的檢測方法能夠既便利又精準地進行產前檢查、觀測器官移植成效、甚至個人化地監控癌症。我們也會討論生物資訊 領域的職涯發展,聊聊怎麼樣的訓練可以培育出優秀的跨領域科學家、怎麼在第一份工作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公司、什麼樣的心態更能夠在職場上成功。

Monday Nov 15, 2021

畢業後要留學術界朝向成為教授和擁有自己實驗室的道路,或者是進入業界成為企業的一員,是大部分正在念博班以及博後的人不斷和自己的對話。
不選擇留在學術界成為一位教授的原因有很多,薪水低、工時長、博後時間長、升等壓力大都可能是其中一個理由。
這集由Dr. Erica Cai 以及 Dr. Monica Wey兩位學界教授帶我們破解對學界實驗室指導人(PI)的迷思,分享對科學的熱愛不必犧牲生活,其實PI生活沒我們想得可怕!

Monday Nov 01, 2021

第二季的「生技來一刻」正式開跑了!第一集我們邀請到了新接任 2021 BTBA 會長的許祐湉醫師與周致宏博士帶來 BTBA 的介紹以及他們的經歷分享。祐湉在完成醫學系學業後,到 Harvard University 就讀公共衛生碩博士,是什麼樣的契機讓她由臨床走向公衛?此外祐湉也會為我們介紹公共衛生的族群健康研究是如何進行。致宏在台灣取得博士學位後,到了波士頓的 Broad Institute 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他進行的生物資訊研究又是什麼呢?本集的「生技來一刻」會帶來完整的介紹!
分段重點:
講者介紹 (0:00)
BTBA 發展史 (1:45)
祐湉從醫學轉公衛研究的歷程、公衛領域介紹 (5:30)
致宏從台灣到美國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經驗、實驗室生存小技巧 (12:00)
生物資訊 (bioinformatics/computational biology) 領域介紹 (21:15)
族群健康 (population health) 領域介紹 (28:45)
2021-2022 BTBA 活動介紹 (36:30)
歡迎來信:tmrbiotech.moments@gmail.com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許祐湉 :https://www.linkedin.com/in/yu-tien-hsu-04043241/
👨‍🎓周致宏:https://www.linkedin.com/in/chih-hung-chou/

Your Title

This is the description area. You can write an introduction or add anything you want to tell your audience. This can help potential listeners better understand and become interested in your podcast. Think about what will motivate them to hit the play button. What is your podcast about? What makes it unique? This is your chance to introduce your podcast and grab their attention.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dcast Powered By Podbean

Version: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