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BA presents: 生技來一刻

生技來一刻(Moments in Biotech) 是由 Boston Taiwanese Biotechnology Association (BTBA)發行。旨在分享在美台灣生技人於職涯上的經歷和創見,盼透過和在美國各地生技產業就業的學長姐的連線訪談,帶給即將入門生技行業的學子一個方向,提攜後進,並加強台美生技人之間彼此的連結,教學相長。

Listen on:

  • Apple Podcasts
  • Podbean App
  • Spotify
  • Amazon Music
  • TuneIn + Alexa

Episodes

Sunday Aug 01, 2021

「生技來一刻」的第一季已經邁入尾聲,最終回我們不只邀請了每一集的主持人回來和我們分享各種錄製小趣事,也邀請到了從未獻聲的幕後工作人員,一起來聊聊製作發行的過程都有哪些觀眾們”聽不到“的小祕辛!想知道『生技來一刻』是如何誕生和製作的嗎?想知道團隊印象最深刻的集數和講者是誰嗎?你猜得到哪一集其實差點流產嗎?快來收聽最終回,聽聽製作團隊分享的小花絮吧!
 
歡迎來信:tmrbiotech.moments@gmail.com

Thursday Jul 15, 2021

穿著幹練、能言善道,還能做一手好投影片,時常需要在城市間飛行拜訪顧客也許是不少人對於顧問業的想像。然而,實質狀況又是如何?這集講者 Gugu 在發展生物學博班畢業後,2020年底加入以處理生技業課題著名的顧問業擔任顧問。曾經只以學術為唯一職涯目標開始博班的他,在博班期間焦急地探索更多的職涯可能,在積極參與學校職涯活動以及學生社團的多方努力下,最終終於順利找到以顧問為畢業後的第一站。他將無私地分享自己在博班期間準備顧問面試的方式,以及博班訓練對於現在工作的影響。
分段重點:
講者背景介紹 (0:00)
講者所在 Life Science 顧問公司的業務內容 (1:31)
Life Science 顧問公司與普遍顧問公司的差異 (3:56)
顧問業人員組織與職務內容 (4:58)
講者接觸顧問業的起源 (8:00)
博班期間為顧問工作做的準備 (9:15)
顧問面試形式與如何準備的 (12:26)
Project期間的工作內容 (24:44)
工作表現評估與 project 分配 (30:58)
疫情下的工作型態轉變 (36:55)
未來職涯規劃 (41:25)
給聽眾的的話 (44:36)
歡迎來信:tmrbiotech.moments@gmail.com

Thursday Jul 01, 2021

這集我們邀請到在 Vertex Pharmaceuticals 教育創新部門擔任 Associate Director 的張劭聿 (MD, MPH),談談他如何從醫師和公衛背景,一腳踏進資金創投的領域當中。在科學背景的支持下,轉換到創投又會需要哪些訓練或是經驗?創投的領域中,又有哪些差別和不同的職涯環境?評估投資標的時,又會從哪些專業角度切入?劭聿也將分享他在這個領域打滾數年來的經驗分享,轉換跑道到生技公司之後,又扮演著哪種角色?快來收聽這集的『生技來一刻』吧!
分段重點:
訪談主題介紹 (0:20)
訪談來賓的學經歷 (1:52)
當初進入創投領域的緣由 (3:25)
非財經專業轉入創投,難?易? (6:07)
顧問經歷與商務開發職務 (9:46)
創投公司的類型以及工作內容 (12:40)
即戰力的準備 (15:58)
創投公司如何評價生技公司? (17:23)
與時俱進,知識保鮮的技巧 (19:11)
創投公司如何獵取投資標的?(20:28)
建立自我品牌的重要性 (22:33)
創投公司如何評量工作績效? (24:15)
風險投資與心臟強度 (27:08)
創投公司在投資持股之後的角色 (27:48)
COVID 對創投公司工作模式的影響 (30:08)
如何善用移民優勢在工作環境中脫穎而出? (32:37)
速配創投領域的個人特質 (36:34)
現職 Innovation and education 部門的工作性質 (40:53)
其它生技業界 innovation 部門的組成 (45:30)
對未來的生涯規畫 (46:43)
歡迎來信:tmrbiotech.moments@gmail.com

Tuesday Jun 15, 2021

在前面的幾集當中,我們介紹了新藥開發裡不同的領域和職業。其實在經過臨床實驗、到藥物上市後,藥廠也持續的在進行上市後監視 (Post-market surveillance) 和真實世界證據 (real world evidence, RWE) 的收集,而這和藥廠中的醫藥事務部門 (Medical Affairs) 息息相關。這集我們請到在台灣的楊森製藥 (Janssen Pharmaceuticals) 擔任Therapeutic Area Lead的張嘉玲博士。張博士將和我們分享他在美國和德國的研究經歷,以及如何在因緣際會下回到台灣擔任醫藥學術專員 (Medical Science Liaison, MSL),張博士的職涯奮鬥史絕對能帶給大家深刻的啟發!MSL平常的工作內容是什麼呢?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才有機會在面試中脫穎而出?遊走在臨床、銷售、和研究之間又需要哪些軟實力來支撐?如何在這個領域中深耕,並領悟出當老闆的藝術呢?快來收聽這集『生技來一刻』吧!
分段重點:
學/經歷背景 (2:18)
接觸業界 & MSL: 入門 (7:00)
在美國、歐洲、台灣工作的考量 (10:15)
What is Medical Affairs? (12:15)
Medical Affairs Career Ladder (18:23)
工作內容 (19:26)
學界新人進入Medical Affairs的挑戰 (22:03)
面試技巧 (24:07)
怎麼當個好老闆? (28:27)
工作表現如何評估? (30:47)
和 Sales 合作 (31:42)
工作內容分配 (33:03)
適合成為MSL的個性 (35:45)
適應新的工作模式 (36:39)
外商藥廠的台灣職場文化 (37:58)
未來展望 (39:10)
Local vs Regional vs Global Medical Affairs (40:45)
台灣在Medical Affairs世界舞台上的競爭力 (42:25)
結語 (44:14)
預告 (46:11)
歡迎來信:tmrbiotech.moments@gmail.com

Tuesday Jun 01, 2021

由於基因工程上的發展,近年來精準醫療 (precision medicine) 的相關領域也漸漸崛起。藉由了解病人個體基因上的差異,不但能讓醫生做更準確的診斷,也能透過客製化的療程達到最佳療效。而這也更加凸顯出 Biomarker 的重要性,如何透過它來作為精準診斷甚至是治療的利器?在治療腦神經退化的疾病中又會發揮何種效用?想知道就快來收聽這集的『生技來一刻』吧!
上集我們介紹了歐洲的生技圈,這一集我們講把目光聚焦到亞洲,邀請到新旭生技股份有限公司(Aprinoir Threapeutics) 的執行長──張明奎博士 (Dr. Ming-Kuei Jang)。張博士除了和我們聊聊他所研究的腦神經科學和生物標記等專業領域,也將和我們聊聊東亞各國的生技業發展與民情。在各種不同的機緣之下,張博士有著許多創立研究團隊的經驗,如何從無到有建立起一支團隊甚至是一間公司,又要因應不同產業環境去佈局全球,相信透過張博士宏觀的眼光也會帶給大家不同的視野。
分段重點整理:
訪談開場 (0:21)
參與嘉賓的學經歷背景 (1:22)
當初投入業界的契機 (5:27)
科學研究在學界與業界之間的差異 (8:02)
在FDA藥物審查的工作內容 (8:58)
上海, 在 GSK 的職涯成長經驗 (10:40)
休士頓, 在 MD Anderson 創建團隊的歷練 (14:09)
台北, 成立生技公司的動機 (17:00)
Biomarkers 與精準醫學 (20:41)
影像追縱藥物的研發與應用 (25:51)
東亞各國在生技產業發展環境上的觀察 (31:59)
韓國 (33:37)
新加坡 (36:58)
台灣 (38:35)
日本 (40:23)
中國 (42:38)
對團隊領導文化的堅持 (46:53)
對未來投入生技產業生力軍的建言 (48:32)
對自己未來的職涯規劃 (51:20)
歡迎來信:tmrbiotech.moments@gmail.com

Saturday May 15, 2021

在新藥研發流程的臨床前試驗中,候選藥物篩選(Candidate Selection, CS)是個重要的里程碑,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角色;在這個過程中,化學製造與監控(Chemical Manufacture and Control, CMC)部門不僅要開始將研發的藥物開發成產品,更要將藥品量化,以確保下一階段將啟動的臨床試驗能順利進行!
在這集的內容中,我們邀請到求學、職涯經歷都相當具有國際化的孫大竣博士來到節目中跟大家分享他精彩有趣的人生故事及跨國求學求職經驗。孫博士目前是歐洲比利時楊森藥廠 (Janssen Pharmaceuticals) 藥物開發部門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的研發科學家,專長為藥物劑行開發;孫博士也曾在北美、歐洲求學求職過,具有深刻多元的生醫製藥國際觀.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孫博士在歐美不同的文化衝擊下,淬煉出怎樣的人生體悟,並成功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涯發展道路。
分段整理:
孫大竣博士學經歷簡介 (2:40)
Pharmaceutical Science 藥物科學及 Pharmacology 藥學系有什麼不同 (5:22)
非美國學校的博士學位畢業生,在美國的就業機會 (6:40)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對國際求職者的開放度 (7:35)
在FDA藥物審查的工作內容 (8:58)
學名藥 (generic drug) 及新藥 (brand drug),在FDA申請上市的流程中有哪些不同 (15:22)
美國 Merck 及德國 Merck 兩家公司的差別 (20:20)
如何從美國前往歐洲開始藥廠職涯並從學名藥審查轉職到新藥開發 (22:20)
Professional Networking 的重要性及開發重點 (23:50)
藥廠化學製造與監控(CMC)部門的工作內容及展望 (26:28)
如何預備自己進入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部門的相關職缺 (30:51)
有無歐洲的學位,會影響你在歐洲找工作的難易度嗎? (32:47)
歐盟哪些國家對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的工作機會較友善 (33:49)
歐洲工作簽證問題如何解決?會比美國的簽證難取得嗎? (36:41)
歐洲有哪些國家有生技產業聚落 (39:37)
如何增進培養自己的技能 (40:53)
如何培養自己成為一個國際化的人才(42:56)
我們在海外能為台灣的生技業做些什麼事呢? (45:12)
十年一期省思及展望 (46:35)
歡迎來信:tmrbiotech.moments@gmail.com

Saturday May 01, 2021

各項藥品藥材在上市前,都需經過各國食藥署的核准,才能投入市場。從研究、申請 IND、到核准前後等各個階段,都能看到熟悉各部門運作和藥事法的法規人員參與,和 FDA 打交道也是 Regulatory affairs (RA) 的日常之一。
這集我們邀請到在 Ambrx 擔任法規部門 VP 的洪筱玲博士,除了帶大家認識 RA 的工作內容,洪博士也將分享他寶貴的職涯經驗。從研究人員轉換跑道到法規部門,想成為 RA 的一份子需要哪些專業技能和軟實力呢?身為國際學生,總是會有競爭上的劣勢,又該如何化解?面對職涯上的每一個挑戰和抉擇,我們又該怎麼準備?
分段整理:
學經歷背景介紹: from faculty to Reg MS program/certificate to Regulatory Affairs (1:18)
第一份法規工作 (4:21)
International Reg Affairs (4:56)
重組 & 轉職 (6:13)
What is Regulatory Affairs? 和Legal (法律)部門一樣嗎? (8:49)
部門架構 (12:21)
CMC & labeling reg affairs (15:24)
IND & NDA Submission Dossier的module組成 - ECTD / Electronic 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 (17:00)
製程、劑型或產品改變的申請策略 (20:30)
和FDA的互動、FDA的架構 & 藥廠對應的安排 (21:44)
內部人事轉換的申請 & job security (25:45)
工作日常 & 合作部門 (28:36)
藥品上市 (30:13)
RA 職涯Pros & Cons (32:41)
Soft skills (33:34)
給國際學生的建議 (36:15)
Medical Device & companion diagnostics (36:59)
Certificate: RAC & 學歷 (39:15)
Hiring manager’s perspective (41:36)
英語練習 (42:37)
大公司 vs 小公司 (43:45)
Career ladder (45:18)
向上 & 對下管理 (48:27)
結語 (53:09)
預告 (57:21)
歡迎來信:tmrbiotech.moments@gmail.com

Thursday Apr 15, 2021

生物醫學藥物研發領域的職涯發展機會多元廣泛,不論是學術研究環境或生技製藥業,都能看到不少深耕多年、在各領域有極高成就的優秀專家! 許多科學家想從學界轉換跑道到生技製藥業發展時,面對百家爭鳴的國際藥廠、生技公司、新創團隊等不同類型的職涯環境,總希望能對這個產業有全面性的了解,以期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職涯規劃及選擇。
在這集的內容中,我們邀請到在國際生技製藥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周慧泉博士來跟我們分享她精彩的人生故事及職涯道路。周博士目前是全心醫藥生技公司(AltruBio)的執行長及總裁,並為董事會成員之一;在此之前,周博士曾任德國拜耳(Bayer)製藥公司資深副總裁以及全球生物科技營運暨美國柏克萊廠最高主管,負責生技藥物的生產製造與開發以及產品線開拓。希望藉由周博士的視角,來跟我們分享在不同的生醫研發環境,該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角色定位並發揮所長,開發其一生職涯志向。
分段重點:
周慧泉博士學經歷簡介 (01:43)
為何從拜耳 (Bayer) 前20大主管急流勇退加入全心醫藥? (08:20)
職涯熱情本心 (10:55)
生技製藥業的大小公司,在職涯不同階段的比較 (13:02)
如何在以白人男性為主的藥廠高層文化中脫穎而出 (20:47)
如何在 corporate 的環境中 manage up (25:19)
如何說服投資者來投資公司 (29:42)
美國的生技業熱潮 (35:25)
招募團隊所看重的特質?面對公司的改組及重整該如何調整自己? (38:08)
對重新出發的全心醫藥的領導方針 (44:14)
台灣生技產業的現況?台灣要如何在生技業上走出自己的路?身為海外的生技人能做什麼? (47:50)
對「生技來一刻」的期許 (52:55)
歡迎來信給我們:tmrbiotech.moments@gmail.com

Thursday Apr 01, 2021

以電子藥物為創業項目的羅怡凱博士於交大電子所碩班畢業後,於博班接觸電子藥物的研究,這集他將和大家聊聊博班畢業就創業所面對的知識衝擊,以及聊聊美國醫材創業的資源尋找。
分段重點:
講者介紹 (1:16)
電子藥物簡介與現況 (2:20)
可攝取性電子藥物的市場前景 (5:21)
從電子工程師到踏入電子藥物的轉折點 (6:57)
UCLA 博班的經歷分享與創業初心 (9:20)
第一個創業題目的選擇 (14:24)
加速醫材開發的 FDA Breakthrough Device Program (21:01)
創業初期需要快速學習的各個面向 (25:14)
公司規模與人員組成 (28:07)
創業資源尋找與創投初過招 (31:06)
創業為自己帶來的改變 (37:37)
回顧與展望 (41:01)
如何吸引優秀人才加入新創公司 (42:56)
歡迎來信給我們:tmrbiotech.moments@gmail.com

Monday Mar 15, 2021

COVID-19 的疫情自 2019 年底爆發後,全球各國至今依舊被疫情籠罩,各國建立多年的醫療系統制度崩盤、國際間的疫苗搶購戰也隨之開打,衍生出許多「全球公共衛生 (Global Health) 」、「轉譯醫學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等相關重要議題值得探討!
在這集內容中,我們邀請目前在陽明大學防疫科學研究中心任職副執行長及台灣高端疫苗公司擔任疫苗事業發展處副處長的連加恩醫師來跟我們談談,生技產業的疫苗在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上所扮演的角色及策略佈局的重要性,並強調銜接學術基礎研究到臨床試驗的「從實驗室到病床」(Bench to Bedside) 的觀念,已是全球當代生物科技發展的趨勢!
分段重點:
什麼是「全球公共衛生 (Global Health) 」?對我們為什麼重要? (2:17)
從 NGO 到哈佛公衛博士、到武田製藥疫的職涯規劃? (13:25)
Harvard-MIT Health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HST) 課程介紹 (17:05)
從美回台投身疫苗生技產業的契機? (21:23)
台灣生技產業現況及走向國際的方向為何? (28:00)
日常行程及工作生活的平衡為何? (37:35)
如何培養自己的人生眼光能看得長遠,並以身作則對社會更有貢獻? (41:40)
十年一期的反思與展望 (44:25)
對海外努力打拼的台灣生技人的勸勉 (49:14)
歡迎來信給我們:tmrbiotech.moments@gmail.com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dcast Powered By Podbean

Version: 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