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BA presents: 生技來一刻

生技來一刻(Moments in Biotech) 是由 Boston Taiwanese Biotechnology Association (BTBA)發行。旨在分享在美台灣生技人於職涯上的經歷和創見,盼透過和在美國各地生技產業就業的學長姐的連線訪談,帶給即將入門生技行業的學子一個方向,提攜後進,並加強台美生技人之間彼此的連結,教學相長。

Listen on:

  • Apple Podcasts
  • Podbean App
  • Spotify
  • Amazon Music
  • TuneIn + Alexa

Episodes

Monday May 15, 2023

🎧 新的一集生技來一刻上線囉! 🎧 
在職涯中期轉換跑道、甚至是工作的國家,對於個人與家庭是個令人興奮的機會,也同時充滿了挑戰與未知。這一集我們訪談了在台灣職涯已有不小成就時,帶著一家大小赴美發展的楊昆澈醫師。他將分享如何分析優勢與挑戰,將自己職涯發展中每一個機會串接成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也同時和家人討論出最適合大家的決定。楊醫師也將分享從醫師轉換到生物統計專家、再到藥廠Rea-world evidence部門的心路歷程。不管是在思考職涯轉換、到異國發展,或是對美國藥廠流行病學、Real-world evidence工作有興趣的朋友,昆澈的經歷都會讓你對職涯轉換、找到自己的機會與決策有更多的思考!
 
本集重點與時間軸:
✅ 楊昆澈醫師的國際衛生、臨床與流行病學研究經歷 (1:05)
✅ 帶著一家大小赴美求職時,怎麼思考機會成本,如何與家人們討論出最適合的決定 (10:35)
✅ 沒有美國的學歷與工作經驗,如何為自己找到進入美國業界的機會 (16:49)
✅ 怎麼讓自己成為更有競爭力的求職者?醫師在RWE領域的優勢為何? (29:50)
✅ 昆澈負責的RWE工作內容 (38:25) 
 
👨‍🎓楊昆澈 醫師  | Quitin Yang
🎤 主持人 | 許祐湉
👩‍💻 後製 | 潘筠宜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
我們也歡迎聽眾小額捐款生技來一刻,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喔!
過去相關訪問:
發掘生技璞玉的冒險王,開創自我價值的投資家 ft. 張劭聿 
醫師在藥廠—臨床執業以外的職涯選項 ft. Starr 
解密 HEOR (健康經濟與療效研究) 和 Real World Data ft. Rosa 
藥物醫材於真實世界中的安全性監測 -- 藥物流行病學家Dr. Darren Toh杜勝偉教授
醫療器材與價值醫療 ft. Cindy Tong
有想聽的內容嗎,或是想和我們說說話嗎?歡迎來信:tmrbiotech.moments@gmail.com
Follow BTBA
Website: http://btbatw.org 
Email: btba.tw@gmail.com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Facebook Group: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tbatw/ 
LinkedIn: @btbatw 
Twitter: @Boston_TBA

Monday May 01, 2023

在過去十年中,利用個體的免疫反應應用於癌症治療的理念從理論轉化為現實。使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製造的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 T-cell 療法對某些侵略性的白血病和血液癌症產生了轉變性的影響。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讓經過多種治療後癌症復發的患者痊癒。
生技來一刻邀請到在業界從事CAR T-cell療法開發的張德寬博士帶我們科普CAR T-cell的起源,以及深入簡出地剖析這個技術的現今挑戰以及令人期待的未來走向。
除此之外,德寬也分享自己從台灣博班畢業,來到波士頓擔任博後,以及尋找到業界工作的奮鬥經歷。期間,他一一化解語言、身分、研究方向轉換等不同的挑戰,也將在這集中分享他的心路歷程。
無論你是對細胞療法、台灣博士來美國求職,或是在不同業界工作部門間轉換有興趣,都不要錯過這集乾貨滿滿的podcast!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小額捐款生技來一刻,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張德寬: https://www.linkedin.com/in/dekuanchang/
🎤 主持人 | 魏嘉英 Margaret Wey:https://www.linkedin.com/in/margaretwey/ 
🧑‍💻 後製 | Wei-Chung (Jimmy) Luo:https://www.linkedin.com/in/jimmy-luo/ 
🧑‍💻 後製 | 林茂然 Mao-Jan Lin:https://www.linkedin.com/in/mao-jan-lin-959734138/
BTBA Podcast 專頁:http://btbatw.org/podcast 
 
過去相關訪問:
RNA 干擾療法 ft. 杜荷洲 Dr. Ho-Chou Tu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ho-chou-tu/ 
藥物製程專題 (二) 核酸藥物 ft. 朱治齊博士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jimmy-chu/ 
基因編輯療法與罕見疾病 ft. 閔譯立 (Dr. Yi-Li Min)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yi-li-min/
 
時間軸
CAR T-cell 療法簡介 (1:31)
從台灣博班畢業找到美國博後工作的面試經驗與心境分享 (6:26)
博後期間為實驗室開闢癌症治療研究的挑戰 (12:28)
講者進入 CAR T-cell 研究的機緣 (19:23)
抉擇留學界或進業界的轉折點 (26:10)
第一份在新創公司的業界工作 (32:38)
台灣博士拿 J1 身分尋找業界工作的挑戰 (36:17)
第二份與藥物傳遞系統相關的工作 (48:31)
從早期藥物探索轉換到轉譯研究的過程 (52:53)
細胞療法的實踐的挑戰 (1:04:54)
細胞療法的未來疾病應用與製程上的發展方向 (1:17:26)

Saturday Apr 15, 2023

生技來一刻人物專訪系列,這一集邀請到了藥物製程領域的領袖人物:葉秉陽博士(Dr. Ping-Yang Yeh)。
葉秉陽博士是擁有豐富國際藥廠經驗的大分子藥物開發製程的專家,在回到台灣加入台康生技以及全心醫藥生技台灣子公司前,葉博士旅美近30年,並在數家國際大藥廠包括Amgen、Biogen, 及GSK等擔任藥物製程開發的領導及策略開發的重要角色。讓我們一起來聽聽葉博士豐富的職涯經驗分享、領導團隊的策略及他的熱情本心。
時間軸
講者介紹 (1:15)
加入藥廠業界而不是留在學界的契機 (4:00)
藥物、製程開發綜觀 (5:30)
大分子藥物製程開發的流程 (10:15)
向上管理的經驗累積:Biogen Formulation部室主管 (13:20)
Functional area head 的工作目標 (19:00)
在 Amgen Drug Product Development的經驗 (25:15)
帶領與管理業界頂尖團隊的心得 (27:50)
"Look for the horizon" (32:40)
投入台灣生技產業的動機 (34:40)
台灣生技業的發展現況 (40:15)
加入全心醫藥的契機和理念 (46:00)
全心醫藥的開發近況 (48:27)
領導執行理念 (54:39)
團隊成員的特質 (1:02:30)
上一個十年、下一個十年對自己的期待 (1:07:00)
👨‍💼 葉秉陽 Dr. Ping-Yang Yeh
🎤 主持人 | 孟憲薇 Yvonne Meng 
👩‍💻 後製 | 林茂然 Mao-Jan Lin
 
讓我們也一起回顧一下過去相關訪問:
不一樣的路 Crossing the River ft. 周慧泉 Judy Chou
新藥開發的製造與生產 ft. 孫大峻 Dajun Sun 
藥物製程專題 (一)-小分子藥物 ft. 謝効吾博士
藥物製程專題 (二)-核酸藥物 ft. 朱治齊博士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小額捐款生技來一刻,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

Saturday Apr 01, 2023

去年(2022)中研院團隊在《Nature》發表了稱為「無合成分裂」的新發現,顛覆了傳統教科書對於細胞分裂的認識。這種分裂方式不需要進行DNA複製,且可以讓斑馬魚表皮細胞在特定發育階段有效率地增加體表面積,以維持表皮細胞穩定的覆蓋率。在這集節目中,我們訪問了無合成分裂論文第一作者潔盈(Keat Ying),介紹發現無合成分裂背後的故事。讓我們藉由她的分享,更深入了解這項驚人的發現,以及它在生命科學領域中的重要性。
Nature文章:Skin cells undergo asynthetic fission to expand body surfaces in zebrafish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 Dr. Keat Ying Chan 陳潔盈:https://www.linkedin.com/in/chankeatying/ 
🎤 主持人 | 紀威佑:https://www.linkedin.com/in/wychi/ 
🎵 後製 | 林宛瑢:https://www.linkedin.com/in/wan-jung-lin-6a744920b/ 
🎵 後製 | 洪慧芳:https://www.linkedin.com/in/hui-fang-hung-b86760b5/ 
 
🎧 立即收聽 Podcasts 🎧
Apple Podcasts: https://tinyurl.com/y6gwcke4 
Google Podcasts: https://tinyurl.com/y256lv6y  
Spotify: https://tinyurl.com/y6sz5wno 
SoundOn: https://tinyurl.com/y32zrmhf 
BTBA Podcast 專頁:http://btbatw.org/podcast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小額捐款生技來一刻,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
 
 

Wednesday Mar 15, 2023

RNA 干擾 (RNAi) 機制於 2006 年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成為當時當紅的新興潛力藥物平台,然而早期的 RNA 干擾藥物開發連連失利,連藥廠巨人們都紛紛退出這個領域。 2018 年,Alnylam Pharmaceuticals 終於通過第一支 RNA 干擾藥物,並在短短幾年內陸續推出多款成功藥物,RNA 干擾療法又重新成為眾人的關注焦點。本集生技來一刻邀請到在 Alnylam 任職的杜荷洲博士,為我們介紹 RNA 干擾機制以及相關藥物開發,我們也談了這將近二十年 Alnylam 打關的種種難關,如何匯聚業界研究、基礎研究、多方專業的努力來共同推動 RNA 干擾藥物的問世。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小額捐款生技來一刻,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 杜荷洲 Dr. Ho-Chou Tu:https://www.linkedin.com/in/ho-chou-tu/
🎤 主持人 | 陳乃群:https://www.linkedin.com/in/ncchen/
👩‍💻 後製 | 陳君瑋:https://www.linkedin.com/in/chun-wei-chen-b28813195/
 
🎧  立即收聽 Podcasts 🎧
Apple Podcasts: https://tinyurl.com/y6gwcke4 
Google Podcasts: https://tinyurl.com/y256lv6y  
Spotify: https://tinyurl.com/y6sz5wno 
SoundOn: https://tinyurl.com/y32zrmhf 
BTBA Podcast 專頁:http://btbatw.org/podcast 
 
讓我們也一起回顧一下過去相關訪問:
「藥物製程專題 (二)-核酸藥物 ft. 朱治齊博士」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jimmy-chu/
罕見疾病的個人化療法 ft. 游維文 (Dr. Timothy Yu)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timothyyu/
基因編輯療法與罕見疾病 ft. 閔譯立 (Dr. Yi-Li Min)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yi-li-min/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新藥研發的第一步:標的確認 ft. Shian-Huey Chiang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shian-huey-chiang/
時間軸
講者介紹 (00:30)
加入 Alnylam 的時機、跟著公司成長 (7:05)
RNA 干擾介紹 (10:15)
為什麼開發 RNA 干擾藥物花了將近 20 年? (14:19)
基礎研究的重要性 (24:14)
為什麼許多 RNA 干擾藥物都是輸送到肝臟? (25:43)
早期的藥物開發策略 (27:45)
RNA 干擾療法的好處 (35:43)
在公司的角色的變化 (40:58)
遺傳學研究發表 (47:30)
公司文化以及中階主管的角色 (51:53)
帶領團隊的方式 (58:15)
當初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 (1:01:00)

Wednesday Mar 01, 2023

生技來一刻在這一季特別規劃了藥物製程專題系列,並在首部曲請到謝効吾博士介紹製程開發部門在小分子藥物合成上扮演的角色,以及小分子藥物製作面臨的挑戰。
在系列第二集我們將繼續製程旅程來到核酸藥物。過去幾年由於新冠疫情的關係,就算是原本對基礎生物非常陌生的民眾,也開始接觸到mRNA、重組蛋白疫苗等生物名詞。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在核酸藥物領域有深入研究的專家朱治齊博士來跟我們聊聊mRNA藥物的基本特性和製作方法,對藥廠製程感興趣的朋友請千萬別錯過這一集喔!
👩‍🎓  講者 | 朱治齊 Jimmy Chu:https://www.linkedin.com/in/chih-chi-jimmy-chu-526b0073/ 
🎤  主持人 | 劉駿:https://www.linkedin.com/in/chun-liu-sysbiophys/ 
👩‍💻  後製 | 林茂然: https://www.linkedin.com/in/mao-jan-lin-959734138/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我們也歡迎聽眾小額捐款生技來一刻,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
 
過去相關訪問:
基因編輯療法與罕見疾病 ft. 閔譯立 (Dr. Yi-Li Min) 
藥物製程專題 (一)-小分子藥物 ft. 謝効吾博士 
罕見疾病的個人化療法 ft. 游維文 (Dr. Timothy Yu)  
Time stamp:
講者背景 (2:00)
當初如何選擇化學領域並開始核酸研究 (2:55)
何謂核酸藥物?有哪些分類和用途 (8:15)
什麼是mRNA? mRNA 疫苗和其他種類疫苗有何差異 (11:15)
mRNA 疫苗在開發和生產的優勢 (13:40)
長效vs. 短效蛋白表達系統 (16:12)
小分子製藥流程回顧 (17:35)
mRNA製造流程簡介 (19:00)
mRNA合成方式 (22:28)
mRNA純化方式 (25:55)
製程規模放大的挑戰 (28:05)
部門內部分工情形 (29:47)
給剛進入這領域的新手們一些建議 (33:32)
希望10年前的自己就知道的事 (35:33)
未來5年計畫 (38:04)

Wednesday Feb 15, 2023

薛涵中、吳庭輝醫師分享職涯轉換的考量與選擇,這集他們將就各自的經驗分享在不同型態、規模的公司,Medical director扮演的角色,以及需要俱備的不同技能。他們也分享了醫師在藥廠可以考慮的不同的職涯道路及機會,以及有志往業界發展的醫師們,可以爭取為自己加分的機會。
 
本集重點:
✅ Medical director在大藥廠及新創公司扮演的角色
✅ 醫師在藥廠的職涯機會
✅ 想往業界發展的醫師可以俱備的實用技能
✅ 伴侶同在相似道路上如何互相扶持 
 
留言處我們整理了節目連結、講者Linkedin連結,以及過去生技來一刻的節目中談到醫師不同職涯選擇的集數⏬ 
👩‍🎓薛涵中 醫師  | Emily Hsiue:https://www.linkedin.com/in/emily-hsiue-117a32ba/ 
👨‍🎓吳庭輝 醫師 | Ting-Hui Wu:https://www.linkedin.com/in/ting-hui-wu-md-msc-ab535733/
🎤 主持人 | 許祐湉:https://www.linkedin.com/in/yu-tien-hsu-04043241/ 
👩‍💻 後製| 吳畇芸: https://www.linkedin.com/in/yun-yun-wu-3b0303106/ 
👩‍💻 後製| 涂馨方 https://www.linkedin.com/in/hsin-fang-ruby-tu-139386147/ 
👩‍💻 後製| 劉紀秀 https://www.linkedin.com/in/chi-hsiu-zoe-liu-8436417a/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
我們也歡迎聽眾小額捐款生技來一刻,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喔!
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過去相關訪問:
發掘生技璞玉的冒險王,開創自我價值的投資家 ft. 張劭聿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shaoyuchang/ 
醫師在藥廠—臨床執業以外的職涯選項 ft. Starr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starrchen/ 
我是你的智囊團-生技顧問業大解密 ft. Gugu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ft-gugu/
台灣健保價值以及生技創新環境 ft. 張鴻仁
https://www.podbean.com/ew/pb-skf8v-123cd7d
罕見疾病的個人化療法 ft. 游維文 (Dr. Timothy Yu)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timothyyu/ 
 
有想聽的內容嗎,或是想和我們說說話嗎?歡迎來信:tmrbiotech.moments@gmail.com

Wednesday Feb 01, 2023

赴美就學或就業是台灣醫師、醫學生職涯發展愈來愈受討論的選項,而在不同職涯階段跳出傳統醫學道路的選擇總是伴隨著機會與挑戰。
這一集我們訪談了一同赴美發展的薛涵中、吳庭輝醫師夫婦分享從台灣的腫瘤科醫師到美國就讀碩博士、進入不同型態的業界工作的精彩旅程。專訪內容十分精彩,會分為兩部份播出。上集兩位醫師將分享他們職涯轉換的考量與選擇,以及職涯轉換所面臨的挑戰與應對。
無論你是在思考職涯轉換的醫師,或是對美國顧問業、藥廠工作有興趣的朋友,講者精彩的分享都會讓你對不同的職涯與轉換有更深的認識!
 
分段重點:
引言與講者介紹 (0:35)
赴美求學的契機與權衡? (2:50)
醫師選擇赴美求學的時間點分析 (4:35)
薛涵中醫師的博士班旅程 (13:50)
吳庭輝醫師的顧問業職涯分享 (25:22)
如何從博士班找到第一份業界工作 (47:37)
臨床訓練對業界工作的助益 (53:35)
👩‍🎓薛涵中 醫師  | Emily Hsiue:https://www.linkedin.com/in/emily-hsiue-117a32ba/ 
👨‍🎓吳庭輝 醫師 | Ting-Hui Wu:https://www.linkedin.com/in/ting-hui-wu-md-msc-ab535733/
🎤 主持人 | 許祐湉:https://www.linkedin.com/in/yu-tien-hsu-04043241/ 
👩‍💻 後製| 吳畇芸: https://www.linkedin.com/in/yun-yun-wu-3b0303106/ 
👩‍💻 後製| 涂馨方 https://www.linkedin.com/in/hsin-fang-ruby-tu-139386147/ 
 
生技來一刻感謝國科會與駐波士頓辦事處科技組贊助我們製作節目。
我們也歡迎聽眾小額捐款生技來一刻,您的支持能幫助我們製作更優質的節目喔!
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過去相關訪問:
發掘生技璞玉的冒險王,開創自我價值的投資家 ft. 張劭聿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shaoyuchang/ 
醫師在藥廠—臨床執業以外的職涯選項 ft. Starr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starrchen/ 
我是你的智囊團-生技顧問業大解密 ft. Gugu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ft-gugu/
罕見疾病的個人化療法 ft. 游維文 (Dr. Timothy Yu) https://tmrbiotechmoments.podbean.com/e/timothyyu/

Sunday Jan 15, 2023

近年來,價值醫療(value-based healthcare,以價值為基礎的醫療照護)逐漸受到重視,強調醫療行為的結果,而不只是論量計酬。在 Johnson and Johnson (Medical Devices) 擔任 director 的 Cindy Tong 為我們介紹價值醫療在醫療器材領域的現況,他如何利用真實世界證據與健康經濟學的方法,評估醫療器材的價值,進而提高醫療照護的品質。
Cindy 也和我們分享他的職涯經驗,他從生物化學領域轉換到生物統計領域,再從藥物的生物統計部門跨足醫療器材的價值分析,這樣的背景讓 Cindy 在工作上有自己的獨道思路,成為了一位「會統計的科學家」。
時間軸
講者介紹 (0:18)
健康經濟學、市場准入與價值醫療 (2:12)
真實世界證據與健康經濟模型 (7:25)
真實世界資料的搜集 (11:50)
資料的區域性 (17:30)
主動搜集資料的方式 (23:30)
台灣的真實世界資料 (25:43)
新的機器學習方法的應用 (27:50)
醫材和藥物在真實世界證據應用上的不同 (29:17)
價值醫療的未來與優勢 (30:40)
當初走上生物統計職涯的過程 (34:07)
學校訓練對職涯的影響 (37:17)
從公司內部轉換部門的經驗 (39:04)
溝通能力的培養與人脈的建立 (43:13)
學位在藥廠的重要性 (45:44)
要不要唸 PHD? (47:10)
 
喜歡生技來一刻的節目嗎?歡迎用一杯咖啡的錢支持我們做出陪伴您小憩、通勤時的 podcast 唷!
一杯咖啡的錢支持生技來一刻
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 Cindy Tong:https://www.linkedin.com/in/cindytongnj/
🎤 主持人 | 陳乃群:https://www.linkedin.com/in/ncchen/
👩‍💻 後製 | 陳君瑋:https://www.linkedin.com/in/chun-wei-chen-b28813195/
👩‍💻 後製 | 洪慧芳:https://www.linkedin.com/in/hui-fang-hung-b86760b5/
 
生技來一刻於前兩季也做過與真實世界資料應用、健康經濟學相關的訪問,讓我們也一起回顧一下吧!
「Market Access (藥品給付) 與 藥價制定 ft. Sharon」
「藥物醫材於真實世界中的安全性監測 -- 藥物流行病學家Dr. Darren Toh杜勝偉教授」
「生物統計:實驗數據的建築師 ft. Joanne Lin 林玨安」
「解密 HEOR (健康經濟與療效研究) 和 Real World Data ft. Rosa」
 

Sunday Jan 01, 2023

製程開發 (Process Development) 部門在藥物生產流程中扮演著關鍵的中間角色:一方面要承接上游研發部門開發的候選藥物分子,並找出合適的開發路徑,另外一方面也要確保藥物的品質,以支援下游的劑型開發及臨床測試,因此在藥廠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以藥物種類而言,早期藥物多屬於有機小分子,是化學家們在燒瓶內混合著各式有機溶劑及許多更小的分子來組裝成最終的藥物。而近年來除小分子外,生物大分子蛋白質藥物及核酸疫苗等也逐漸崛起,為了讓廣大的生技聽眾們更熟悉各種不同類型藥物的製作流程和幕後故事,生技來一刻規劃了一系列藥物製程專題,涵蓋了小分子、核酸與蛋白質藥物,之後會陸續與聽眾朋友們見面,敬請期待。
在這一集很榮幸能請到在有機小分子合成方面有多年經驗的謝効吾博士來跟我們介紹製程開發部門在小分子藥物合成上扮演的角色和小分子製程放大的挑戰。最後,他也分享這幾年職涯心得與反思給有志到藥廠闖蕩的化學背景的學生。
想更認識藥廠的製程感興趣的朋友請千萬別錯過這一集喔!
 
時間軸
講者背景&化學旅程:醣化學/抗生素/流式化學 (2:40)
小分子 v.s. 大分子藥物 (8:55)
(科普)在化學領域為何常使用Dalton作為重量單位 (10:25)
合成化學在藥物生產中的重要性 (11:20)
流式化學 v.s. 傳統有機合成 (12:40)
製程開發(Process Development) 在整個藥物開發流程的哪一個環節 (16:05)
製程開發(Process Development) 常用的衡量指標 (21:25)
製程開發(Process Development) 部門組成 (23:30)
製程規模放大的挑戰: 熱交換 (25:35)
化學系畢業生出路 &學界業界的主要區別 (26:47)
回首過往,有哪些事情希望10年前的自己就能知道 (35:40)
👨‍🎓 謝効吾:https://www.linkedin.com/in/hwhsieh🎤 主持人 | 劉駿:https://www.linkedin.com/in/chun-liu-sysbiophys/👨‍🎓 後製 | 羅維中:https://www.linkedin.com/in/jimmy-luo/👨‍🎓 後製 | 林茂然:https://www.linkedin.com/in/mao-jan-lin-959734138/
 
過去相關訪問集數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新藥研發的第一步:標的確認 ft. Shian-Huey Chiang
新藥開發的製造與生產 ft. 孫大峻 Dajun Sun
新藥開發的臨床試驗 ft. Margaret
喜歡生技來一刻的節目嗎?歡迎用一杯咖啡的錢支持我們做出陪伴您小憩、通勤時的podcast唷!
一杯咖啡的錢支持生技來一刻 -> https://www.paypal.com/US/fundraiser/charity/2101877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dcast Powered By Podbean

Version: 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