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BA presents: 生技來一刻

生技來一刻(Moments in Biotech) 是由 Boston Taiwanese Biotechnology Association (BTBA)發行。旨在分享在美台灣生技人於職涯上的經歷和創見,盼透過和在美國各地生技產業就業的學長姐的連線訪談,帶給即將入門生技行業的學子一個方向,提攜後進,並加強台美生技人之間彼此的連結,教學相長。

Listen on:

  • Apple Podcasts
  • Podbean App
  • Spotify
  • Amazon Music
  • TuneIn + Alexa

Episodes

Saturday Oct 01, 2022

Dr. Jo Viney is currently the CEO of Seismic Therapeutics. Prior to this position, she was the president, chief scientific officer, and co-founder of Pandion Therapeutics, now a wholly-owned subsidiary of Merck & Co, where she developed novel therapeutics designed to address the unmet needs of patients living with autoimmune diseases. Prior to founding Pandion, Dr. Viney worked at Immunex, Amgen, and most recently Biogen where she served as a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the drug discovery organization. Jo has also been an advocate for workplace inclusiveness. From 2015 – 2020, she served on the Board of WEST (Women in the Enterpri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supporting early to mid-career women, and served as the President from 2017-2018. 
BTBA had the fortune of working with Jo in March 2021 at the event of “𝘾𝙤𝙣𝙫𝙚𝙧𝙨𝙖𝙩𝙞𝙤𝙣 𝙬𝙞𝙩𝙝 𝙒𝙤𝙢𝙚𝙣 𝙇𝙚𝙖𝙙𝙚𝙧𝙨 - 𝗘𝗾𝘂𝗮𝗹𝗶𝘁𝘆 𝗮𝗻𝗱 𝗘𝗾𝘂𝗶𝘁𝘆 𝘁𝗼 𝗹𝗲𝗮𝗱𝗲𝗿𝘀𝗵𝗶𝗽,” and it is our great honor to have Jo being the Keynote Speaker of 2022 BTBA Annual Symposium. Let’s find out what she has shared with us from the special podcast episode!
Seismic Therapeutics 的創辦人暨執行長 Dr. Jo Viney 是一位優秀傑出的免疫學家,畢生致力於開發大分子藥物,並有多項其所帶領開發的藥物進入臨床試驗及上市。其所創辦的Pandio Therapeutics 更於2021年被美國默克(Merck & Co.) 以18.5億美金的天價收購。除了在事業上和科學上的貢獻,她同時也是位具備領袖氣質和胸懷的前輩,為生技產業的女性後輩們樹立典範。除了願意提攜後晉、也自身經歷鼓勵並幫助後輩們規劃職涯道路、輔佐女性專業經理人創業。
Time Stamps:
Speaker Introduction: Dr. Jo Viney (2:14)
Jo’s Background and Training (3:28)
Jo’s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style (12:33)
How do we achieve Inclusiveness and Diversity (28:39)
What can we all do (37:25)

Wednesday Aug 31, 2022

BTBA 第十週年的年會 (2022 BTBA Annual Symposium) 在七月於波士頓順利舉辦,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今年年會的特別演講講者 游維文醫師 (Dr. Timothy Yu) 擔任本集「生技來一刻」的講者,游醫師目前於Harvard Medical School and Broad Institute任教,並且是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的主治醫師,他的研究主要以橫跨基因體學、神經生物學和生物資訊學的方法,對小兒神經系統疾病的機轉、診斷和治療進行轉譯醫學的相關研究。
本集訪問中,游醫師談到他為得到罕見疾病貝登症的小女孩 Mila 開發的客製化藥物,也和我們分享了他在近二十年間,作為醫師科學家的職涯心路歷程。
本集訪問主要以英文進行,並由兩位引言人魏志阜醫師、林晴濃 (Selina) 進行中文的介紹以及小結。
 
時間軸
游醫師介紹 (1:45)
貝登症介紹 (2:25)
個人化醫療以及客製化藥物 (3:44)
未來的客製化藥物標的 (7:05)
為什麼選擇擔任醫師科學家? (11:05)
機會會優先留給準備好的科學家 (15:00)
未來個人化醫療的展望、個人化藥物如何影響病人? (16:50)
給觀眾的建議 (21:30)

Saturday Jul 02, 2022

最近,基因編輯技術 CRISPR-Cas9 歡慶發表十週年,這個應用在 2020 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的至高榮譽,除了迅速成為基礎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基因編輯技術也被應用在許多前贍的藥物開發上。
閔譯立博士 (Yi-Li Min) 在博士班期間就開始進行基因編輯技術與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的研究。畢業後,她將研究帶到新創公司 Exonics Therapeutics 進行新藥開發,該公司隨後被 Vertex Pharmaceuticals 收購。譯立也加入 Vertex 帶領團隊開發基於基因編輯技術的 DMD 療法。本集「生技來一刻」,除了介紹了基因編輯技術、此技術在藥物開發上的應用,以及譯立獨特的職涯歷程。
求學、職涯簡介 (1:30)
基因編輯技術 (8:00)
基因療法與基因編輯療法 (10:05)
藥物遞輸 (drug delivery) 方法 (12:40)
基因編輯修復的特性 (15:35)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 與基因編輯 (17:54)
基因編輯用於其他的疾病 (24:53)
脫靶 (off-target) 效應的評估 (27:50)
基因編輯療法的優勢與挑戰 (30:27)
將學術研究帶到新創公司的經驗 (33:00)
罕見疾病研究 (35:50)
在不同的單位執行計畫的角色定位 (40:15)
帶領大團隊的方法 (45:15)
短中期的職涯規劃 (48:03)

Wednesday Jun 15, 2022

上一集聽完台灣的健保,大家對歐美的醫療保險,是不是也想了解一下呢?  前端辛苦研發之後,如何將新的科技或是藥品推到市面上讓有需要的人們可以使用,也是一門學問。
這一集的「生技來一刻」邀請到Sharon 陳士穎博士來跟大家聊聊Market Access是什麼,還有藥品上市的前置工作。這當中價格如何制定、針對不同的藥品或適應症,藥廠、保險公司以及法規部門之間如何協商角力,其實是最佳效益與商業之間的平衡。延續上一集讓我們繼續來認識資本市場、健康保險、生技業這個環環相扣的產業鏈。
 
01:16 開場、講者經歷&介紹Market Access
07:58 歐美的 Payers 與 醫療保險
13:00 藥價制訂與協商
19:15 Biosimilar或新藥價格制定的策略和差異
21:24 罕見疾病新藥開發
23:18 契約模式-1: Value-based reimbursement 
25:36 契約模式-2: Rebate - 你看到的藥價不是真正的藥價
27:39 市場競爭: 藥品上市除了便宜有效之外還有更多考量
31:23 Life cycle management
34:24 藥價制定支持創新研發
37:55 Global & Local Markets
40:04 個人化的基因療法
41:32 藥廠的職涯規劃,部門的工作內容
48:04 結語

Wednesday Jun 01, 2022

台灣民眾對於全民健保的滿意度於 2021 年突破九成,其中就醫的方便性以及可負擔的醫療費用為民眾最滿意的項目,另一方面,也有輿論認為便宜的保費造成醫療資源浪費、醫療業被當成服務業等現象。健保的核心價值是什麼?若要解決「健保浪費」,我們需要付出什麼代價?此外,國家的健康保險制度也連帶影響生技產業,台灣和美國的保險制度堪稱在天平的兩端,這樣的差異對於生技產業創新的影響為何?
「生技來一刻」很榮幸邀請到張鴻仁教授,他是行政院疾病管制局首任局長、健保局總經理,陽明大學公衛兼任教授,後來更轉職到台灣生技創投,張教授撰寫了「關鍵戰疫:臺灣傳染病的故事」、「生技大大可為:一位健保醫藥專家的生技創投驚異奇航」、「二○三○ 健保大限」三本著作傳承其經驗。
收聽本集「生技來一刻」,了解張教授結合產、官、學的豐富經歷,探討台灣全民健保的價值,深度認識資本市場、健康保險、生技業這個環環相扣的產業鏈。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1:20 開場、講者經歷介紹3:45 全民健保——商業保險、社會保險、社會福利?13:45 健保制度設計的取捨24:30 健保制度對藥物與醫材引入、台灣生技創新環境的影響32:10 台灣資本市場的特色與限制41:00 台灣和美國的優勢45:40 從醫、公衛到產業界的經歷55:20 結語

Sunday May 15, 2022

BTBA Podcast 生技來一刻「Faculty as Entrepreneurs-學者創業訪談」系列旨在將生技產業概述的格局放大到由學術研究、藥廠及生技公司串連起的整個生態系,讓我們可以從多面向角度來了解整個生醫製藥、生物技術產業;藉由連線訪談橫跨學術及業界領域的專家來了解基礎醫學研究與臨床應用的連結整合,破除一些學術界與新創產業的迷思,希望能幫助更多學術期刊上的重要研究找到一條實際應用的產業出路。
在聽完上一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院藥理系的曾憲榮教授 (Dr. Hsian-Rong Tseng)分享的創業教戰守則後,我們在這一集的節目中,要來聽聽老師創業的過程和這當中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而擁有這樣豐富的實戰經驗的曾老師,又將給予我們怎樣的實際建議和創業秘訣!透過和BTBA Podcast團隊的訪談,曾老師將過往的創業心酸血淚史與其所幻化出的實際建言,分享給同在這條生技路上的你和我!
Dr. Hsian-Rong Tseng’s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hrtseng/
UCLA Liquid Biopsy Laboratory 曾憲榮老師實驗室
https://uclaliquidbiopsy.org/
Time stamps:
成立公司契機 3:00
UCLA的創業環境 4:55
實驗室介紹與公司研發方向 9:35
公司營運資金與來源 17: 26
觀台灣與美國創業環境 28:14
未來職涯發展方向 32:57
給台灣生技人的建議 35:54

Sunday May 01, 2022

醫療資料的智慧應用是達到「精準醫療」的關鍵步驟,而智慧醫療的核心需要高度數據整合的醫療資訊系統。良好的醫療資訊系統配合人工智慧的預測模型,將能進一步延伸出各式應用,像是疾病管理、處分用藥、或是病人照護等等,進而提高醫療健康品質。
本集「生技來一刻」,我們邀請在華碩擔任 CTO 的黃泰一博士,黃博士將為我們介紹華碩AI研發中心 AICS ( ASUS Intelligent Cloud Services),還有近幾年來華碩重點發展的智慧醫療領域。此外,黃博士也分享了他的求學歷程,以及在美國和台灣橫跨產學界的豐富職涯經驗,趕快來收聽吧!
 
時間軸
講者介紹 (2:20)
AICS 簡介以及智慧醫療現況 (5:10)
科技公司跨足醫療的機會與挑戰 (13:20)
如何吸引人才?AICS 的職場文化和使命 (19:20)
跨領域的同理心 (21:40)
台灣智慧醫療的優勢 (24:00)
職涯經驗分享 (27:35)
對職涯初期/中期的觀眾的建議 (38:40)
未來對自己的期許 (41:40)

Saturday Apr 16, 2022

BTBA Podcast 生技來一刻「Faculty as Entrepreneurs-學者創業訪談」系列旨在將生技產業概述的格局放大到由學術研究、藥廠及生技公司串連起的整個生態系,讓我們可以從多面向角度來了解整個生醫製藥、生物技術產業;藉由連線訪談橫跨學術及業界領域的專家來了解基礎醫學研究與臨床應用的連結整合,破除一些學術界與新創產業的迷思,希望能幫助更多學術期刊上的重要研究找到一條實際應用的產業出路。
學者創業訪談系列第三集,邀請到目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院藥理系擔任教授的曾憲榮博士 (Dr. Hsian-Rong Tseng),來分享他如何帶領研究團隊在癌症與其他疾病檢驗上,利用奈米技術來做臨床上的早期診斷技術開發。透過和BTBA Podcast團隊的訪談,帶出跟曾博士的正面直球對決及實務教戰守則,分享其不論成功或失敗的經驗,給同在這條路上的你和我一份重要的養分!
Dr. Hsian-Rong Tseng’s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hrtseng/
UCLA Liquid Biopsy Laboratory 曾憲榮老師實驗室
https://uclaliquidbiopsy.org/
Time stamps:
講者跨領域學經歷簡介 1:17
跨領域研究Nano-medicine的契機 4:58
Surround Yourself with Good People 7:24
美國醫學院研究環境特別之處 13:37
主動出擊尋找適合自己的mentor 18:26
為什麼追求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23:16
真的有Conflict of Interests嗎 ? 26:40
公司成立和經營的教戰守則 32:28
如何了解市場需求 39:22
個人角度如何準備創業 42:47
公司經營的特殊叮嚀 49:20

Friday Apr 01, 2022

監測已批准的藥物以及醫療器材在現實世界中使用的安全性狀況,尤其是任何不良反應的追蹤,是FDA重要的任務之一。然而在2007年前,FDA往往是被動地等待企業、醫院以及消費者向FDA提供反饋,再由機構評估採取措施的必要性。FDA Sentinel System的建立試圖集結各大數據中心、學界以及業界的力量,創造高達一億人的醫療電子數據,讓FDA可以主動與即時地監測藥物被使用的狀況。
這集我們邀請到Sentinel System的首席科學家、哈佛大學流行病學教授Dr. Darren Toh 杜勝偉博士,分享藥物流行病學家眼中的真實世界證據的取得以及應用,以及他協助建立Sentinel System的心路歷程。也分享COVID-19疫情期間,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被發表又如何改變大家對於真實世界資料的使用想像。
藥物流行病學研究內容 02:52
真實世界的資料來源 07:48
近年真實世界證據被重視的原因與契機 17:00
Sentinel System的簡介以及歷程 24:10
現在真實世界數據使用的痛點與機會 32:20
講者職涯規劃 43:30
不同領域的人如何加速真實世界證據地的應用 48:10
講者未來五年規劃 54:28

Wednesday Mar 16, 2022

BTBA Podcast 生技來一刻「Faculty as Entrepreneurs-學者創業訪談」系列旨在將生技產業概述的格局放大到由學術研究、藥廠及生技公司串連起的整個生態系,讓我們可以從多面向角度來了解整個生醫製藥、生物技術產業;藉由連線訪談橫跨學術及業界領域的專家來了解基礎醫學研究與臨床應用的連結整合,破除一些學術界與新創產業的迷思,希望能幫助更多學術期刊上的重要研究找到一條實際應用的產業出路。
學者創業訪談系列第二集,把焦點拉回台灣的學術及生醫產業環境生態,邀請到目前在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擔任副教授的徐丞志博士(Dr. Cheng-Chih Richard Hsu)一起來探討分享,他是如何將他實驗室的質譜鑑定及分析化學的技術應用到醫療檢測上,「將學術界的研究成果轉譯到臨床上的實際應用」這樣子的新興觀念在實際操作層面上,目前台灣的環境有哪些因素要考量、及有哪些問題需要一步步的解決。
Time Stamps:
講者求學、職涯經驗分享 (3:37)
回台展開教授職涯後面臨的挑戰 (6:30)
學術研究領域的規劃及創業藍圖的結合 (14:07)
公司草創過程及團隊營運模式 (19:25)
學術人的思維及創業家的視野 (22:42)
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23:53)
創業家所需要具備的心胸及眼光 (29:10)
台灣學界、業界環境對學者創業的支持及資源 (32:56)
年輕教授的創業規劃 (41:01)
Day-to-day life 及十年前、十年後 (42:15)
對全球台灣生技人的勉勵 (45:15)

Your Title

This is the description area. You can write an introduction or add anything you want to tell your audience. This can help potential listeners better understand and become interested in your podcast. Think about what will motivate them to hit the play button. What is your podcast about? What makes it unique? This is your chance to introduce your podcast and grab their attention.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dcast Powered By Podbean

Version: 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