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BA presents: 生技來一刻

生技來一刻(Moments in Biotech) 是由 Boston Taiwanese Biotechnology Association (BTBA)發行。旨在分享在美台灣生技人於職涯上的經歷和創見,盼透過和在美國各地生技產業就業的學長姐的連線訪談,帶給即將入門生技行業的學子一個方向,提攜後進,並加強台美生技人之間彼此的連結,教學相長。

Listen on:

  • Apple Podcasts
  • Google Podcasts
  • Podbean App
  • Spotify
  • Amazon Music
  • TuneIn + Alexa

Episodes

Wednesday Jun 15, 2022

上一集聽完台灣的健保,大家對歐美的醫療保險,是不是也想了解一下呢?  前端辛苦研發之後,如何將新的科技或是藥品推到市面上讓有需要的人們可以使用,也是一門學問。
這一集的「生技來一刻」邀請到Sharon 陳士穎博士來跟大家聊聊Market Access是什麼,還有藥品上市的前置工作。這當中價格如何制定、針對不同的藥品或適應症,藥廠、保險公司以及法規部門之間如何協商角力,其實是最佳效益與商業之間的平衡。延續上一集讓我們繼續來認識資本市場、健康保險、生技業這個環環相扣的產業鏈。
 
01:16 開場、講者經歷&介紹Market Access
07:58 歐美的 Payers 與 醫療保險
13:00 藥價制訂與協商
19:15 Biosimilar或新藥價格制定的策略和差異
21:24 罕見疾病新藥開發
23:18 契約模式-1: Value-based reimbursement 
25:36 契約模式-2: Rebate - 你看到的藥價不是真正的藥價
27:39 市場競爭: 藥品上市除了便宜有效之外還有更多考量
31:23 Life cycle management
34:24 藥價制定支持創新研發
37:55 Global & Local Markets
40:04 個人化的基因療法
41:32 藥廠的職涯規劃,部門的工作內容
48:04 結語

Wednesday Jun 01, 2022

台灣民眾對於全民健保的滿意度於 2021 年突破九成,其中就醫的方便性以及可負擔的醫療費用為民眾最滿意的項目,另一方面,也有輿論認為便宜的保費造成醫療資源浪費、醫療業被當成服務業等現象。健保的核心價值是什麼?若要解決「健保浪費」,我們需要付出什麼代價?此外,國家的健康保險制度也連帶影響生技產業,台灣和美國的保險制度堪稱在天平的兩端,這樣的差異對於生技產業創新的影響為何?
「生技來一刻」很榮幸邀請到張鴻仁教授,他是行政院疾病管制局首任局長、健保局總經理,陽明大學公衛兼任教授,後來更轉職到台灣生技創投,張教授撰寫了「關鍵戰疫:臺灣傳染病的故事」、「生技大大可為:一位健保醫藥專家的生技創投驚異奇航」、「二○三○ 健保大限」三本著作傳承其經驗。
收聽本集「生技來一刻」,了解張教授結合產、官、學的豐富經歷,探討台灣全民健保的價值,深度認識資本市場、健康保險、生技業這個環環相扣的產業鏈。
BTBA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tbatw
1:20 開場、講者經歷介紹3:45 全民健保——商業保險、社會保險、社會福利?13:45 健保制度設計的取捨24:30 健保制度對藥物與醫材引入、台灣生技創新環境的影響32:10 台灣資本市場的特色與限制41:00 台灣和美國的優勢45:40 從醫、公衛到產業界的經歷55:20 結語

Sunday May 15, 2022

BTBA Podcast 生技來一刻「Faculty as Entrepreneurs-學者創業訪談」系列旨在將生技產業概述的格局放大到由學術研究、藥廠及生技公司串連起的整個生態系,讓我們可以從多面向角度來了解整個生醫製藥、生物技術產業;藉由連線訪談橫跨學術及業界領域的專家來了解基礎醫學研究與臨床應用的連結整合,破除一些學術界與新創產業的迷思,希望能幫助更多學術期刊上的重要研究找到一條實際應用的產業出路。
在聽完上一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院藥理系的曾憲榮教授 (Dr. Hsian-Rong Tseng)分享的創業教戰守則後,我們在這一集的節目中,要來聽聽老師創業的過程和這當中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而擁有這樣豐富的實戰經驗的曾老師,又將給予我們怎樣的實際建議和創業秘訣!透過和BTBA Podcast團隊的訪談,曾老師將過往的創業心酸血淚史與其所幻化出的實際建言,分享給同在這條生技路上的你和我!
Dr. Hsian-Rong Tseng’s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hrtseng/
UCLA Liquid Biopsy Laboratory 曾憲榮老師實驗室
https://uclaliquidbiopsy.org/
Time stamps:
成立公司契機 3:00
UCLA的創業環境 4:55
實驗室介紹與公司研發方向 9:35
公司營運資金與來源 17: 26
觀台灣與美國創業環境 28:14
未來職涯發展方向 32:57
給台灣生技人的建議 35:54

Sunday May 01, 2022

醫療資料的智慧應用是達到「精準醫療」的關鍵步驟,而智慧醫療的核心需要高度數據整合的醫療資訊系統。良好的醫療資訊系統配合人工智慧的預測模型,將能進一步延伸出各式應用,像是疾病管理、處分用藥、或是病人照護等等,進而提高醫療健康品質。
本集「生技來一刻」,我們邀請在華碩擔任 CTO 的黃泰一博士,黃博士將為我們介紹華碩AI研發中心 AICS ( ASUS Intelligent Cloud Services),還有近幾年來華碩重點發展的智慧醫療領域。此外,黃博士也分享了他的求學歷程,以及在美國和台灣橫跨產學界的豐富職涯經驗,趕快來收聽吧!
 
時間軸
講者介紹 (2:20)
AICS 簡介以及智慧醫療現況 (5:10)
科技公司跨足醫療的機會與挑戰 (13:20)
如何吸引人才?AICS 的職場文化和使命 (19:20)
跨領域的同理心 (21:40)
台灣智慧醫療的優勢 (24:00)
職涯經驗分享 (27:35)
對職涯初期/中期的觀眾的建議 (38:40)
未來對自己的期許 (41:40)

Saturday Apr 16, 2022

BTBA Podcast 生技來一刻「Faculty as Entrepreneurs-學者創業訪談」系列旨在將生技產業概述的格局放大到由學術研究、藥廠及生技公司串連起的整個生態系,讓我們可以從多面向角度來了解整個生醫製藥、生物技術產業;藉由連線訪談橫跨學術及業界領域的專家來了解基礎醫學研究與臨床應用的連結整合,破除一些學術界與新創產業的迷思,希望能幫助更多學術期刊上的重要研究找到一條實際應用的產業出路。
學者創業訪談系列第三集,邀請到目前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院藥理系擔任教授的曾憲榮博士 (Dr. Hsian-Rong Tseng),來分享他如何帶領研究團隊在癌症與其他疾病檢驗上,利用奈米技術來做臨床上的早期診斷技術開發。透過和BTBA Podcast團隊的訪談,帶出跟曾博士的正面直球對決及實務教戰守則,分享其不論成功或失敗的經驗,給同在這條路上的你和我一份重要的養分!
Dr. Hsian-Rong Tseng’s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hrtseng/
UCLA Liquid Biopsy Laboratory 曾憲榮老師實驗室
https://uclaliquidbiopsy.org/
Time stamps:
講者跨領域學經歷簡介 1:17
跨領域研究Nano-medicine的契機 4:58
Surround Yourself with Good People 7:24
美國醫學院研究環境特別之處 13:37
主動出擊尋找適合自己的mentor 18:26
為什麼追求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23:16
真的有Conflict of Interests嗎 ? 26:40
公司成立和經營的教戰守則 32:28
如何了解市場需求 39:22
個人角度如何準備創業 42:47
公司經營的特殊叮嚀 49:20

Friday Apr 01, 2022

監測已批准的藥物以及醫療器材在現實世界中使用的安全性狀況,尤其是任何不良反應的追蹤,是FDA重要的任務之一。然而在2007年前,FDA往往是被動地等待企業、醫院以及消費者向FDA提供反饋,再由機構評估採取措施的必要性。FDA Sentinel System的建立試圖集結各大數據中心、學界以及業界的力量,創造高達一億人的醫療電子數據,讓FDA可以主動與即時地監測藥物被使用的狀況。
這集我們邀請到Sentinel System的首席科學家、哈佛大學流行病學教授Dr. Darren Toh 杜勝偉博士,分享藥物流行病學家眼中的真實世界證據的取得以及應用,以及他協助建立Sentinel System的心路歷程。也分享COVID-19疫情期間,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被發表又如何改變大家對於真實世界資料的使用想像。
藥物流行病學研究內容 02:52
真實世界的資料來源 07:48
近年真實世界證據被重視的原因與契機 17:00
Sentinel System的簡介以及歷程 24:10
現在真實世界數據使用的痛點與機會 32:20
講者職涯規劃 43:30
不同領域的人如何加速真實世界證據地的應用 48:10
講者未來五年規劃 54:28

Wednesday Mar 16, 2022

BTBA Podcast 生技來一刻「Faculty as Entrepreneurs-學者創業訪談」系列旨在將生技產業概述的格局放大到由學術研究、藥廠及生技公司串連起的整個生態系,讓我們可以從多面向角度來了解整個生醫製藥、生物技術產業;藉由連線訪談橫跨學術及業界領域的專家來了解基礎醫學研究與臨床應用的連結整合,破除一些學術界與新創產業的迷思,希望能幫助更多學術期刊上的重要研究找到一條實際應用的產業出路。
學者創業訪談系列第二集,把焦點拉回台灣的學術及生醫產業環境生態,邀請到目前在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擔任副教授的徐丞志博士(Dr. Cheng-Chih Richard Hsu)一起來探討分享,他是如何將他實驗室的質譜鑑定及分析化學的技術應用到醫療檢測上,「將學術界的研究成果轉譯到臨床上的實際應用」這樣子的新興觀念在實際操作層面上,目前台灣的環境有哪些因素要考量、及有哪些問題需要一步步的解決。
Time Stamps:
講者求學、職涯經驗分享 (3:37)
回台展開教授職涯後面臨的挑戰 (6:30)
學術研究領域的規劃及創業藍圖的結合 (14:07)
公司草創過程及團隊營運模式 (19:25)
學術人的思維及創業家的視野 (22:42)
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23:53)
創業家所需要具備的心胸及眼光 (29:10)
台灣學界、業界環境對學者創業的支持及資源 (32:56)
年輕教授的創業規劃 (41:01)
Day-to-day life 及十年前、十年後 (42:15)
對全球台灣生技人的勉勵 (45:15)

Tuesday Mar 01, 2022

相較於其他產業,生技業廣泛採納自動化的進程較慢,但自動化也逐漸在製藥業、生技業中被重視與使用。
生技業產線的自動化,不只可以節省科學家花在重複性動作上的時間、降低人為誤差,並將人力使用於醞釀創新想法。自動化產線也可以更精準地使用原料、降低成本,甚至能更有效地遵循法規。
這集由在基因檢測和生醫資訊公司Natera擔任自動化工程師的曾威諭博士(Dr. Wei-Yu Tseng)開講,讓我們透過他的經驗認識從真人操作的生物實驗,到標準化與自動化整個基因檢測流程是需要怎樣的技術與考量。除此之外,在Natera這幾年蓬勃發展之下,公司所需要處理的樣本數量急速增加,對於自動化的產線又是怎樣的挑戰以及突破。
02:15 - 06:52 基因檢測產業的自動化內容
06:53 - 12:52  檢測產業自動化的好處(降低出錯率、降低成本、增加量能、加速偵錯的能力,以及法規的符合)
12:53 - 15:27 從研發到自動化的時機
15:28 - 22:31 產線自動化優化的考量
22:32 - 25:14 自動化產線的人力搭配
25:15 - 29:01 疫情期間,耗材緊繃對自動化產線的影響與應對
29:02 - 32:40 機器學習在自動化產線的可能應用
32:41 - 35:38 公司與其他基因檢測公司的差異與優勢
35:39 - 37:23 自動化工程師的績效評估
37:25 - 40:45 如何進入自動化工程師一職
40:46 - 50:31 講者職涯規劃

Tuesday Feb 15, 2022

生物醫學的科學家們,在最後分析研究結果的時候,通常需要使用統計方法來統整總結。研究所時期你接觸到的生物統計是讓你卻步還是興致高昂呢?
在生技製藥產業,生統更是不可或缺。 今天我們邀請到在學術、製藥、儀器、法規各個面向都有經驗的Joanne來跟我們分享身為生統學家在產業界扮演的角色,不論你是對想進入這個工作領域,又或者是想更有效地溝通實驗分析和統計方法,都不要錯過啦!
講者介紹與開頭 (0:00)
求學期間接觸臨床試驗的經驗(2:55)
生物統計於藥廠中的角色 (4:13)
生物統計學的博班訓練 (10:06)
新型態資料(免疫橋接與真實世界數據)對生統學家的機會與挑戰 (16:09)
講者於醫療器材以及診斷的參與 (21:22)
講者於FDA的經驗(27:35)
給對生物統計求職者的建議 (34:29)

Tuesday Feb 01, 2022

精密儀器是推動前瞻研究的重要助力,如何有效利用精密儀器解決橫跨多個領域的問題,更是頂尖研究機構的兵家必爭之地。
本集「生技來一刻」邀請在 LUMICKS 任職應用科學家的林昶廷 (Dr. Jason Lin),Jason 將為我們介紹應用科學家ーー科學家的科學家ーー如何協助客戶利用高精度的光學儀器推動科學研究,有別於一般的研究工作,應用科學家擔任偏向顧問性質的角色,媒合新的研究方法與重大的科學問題。此外,Jason 也和在求學、職涯初期階段的聽眾分享了寶貴的研究職涯建議。
 
分段整理: 
什麼是應用科學家?(1:30)
動態單分子顯微鏡、細胞親和力分析儀簡介 (7:40) 
商用儀器和自組儀器的差異 (16:30)
為什麼加入 LUMICKS?(23:20)
應用科學家參與研究的角度 (25:30)
顧問業實習的經驗 (31:00)
職涯中心研究生代表 (35:55)
博士班與指導教授的溝通以及關係建立 (39:00)
給新進博士班學生的建議 (43:20)
建立 credit (47:10)
自己的職涯規劃 (48:50)
歡迎來信:tmrbiotech.moments@gmail.com

Your Title

This is the description area. You can write an introduction or add anything you want to tell your audience. This can help potential listeners better understand and become interested in your podcast. Think about what will motivate them to hit the play button. What is your podcast about? What makes it unique? This is your chance to introduce your podcast and grab their attention.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dcast Powered By Podbean

Version: 20230822